領導這項大型研究的許恩佩教授促請國人,若要對抗糖尿病,可考慮減少吃紅肉的次數,“不要天天吃,更不要每餐都吃,最好一周只吃幾次,而每次的分量也應減少”。紅肉包括豬肉、牛肉和羊肉。
葉偉強 報道
本地針對華族的大型研究發現,吃越多豬肉、牛肉或羊肉等紅肉,以及雞肉和鴨肉等禽肉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顯著增高。
同時,多吃紅肉的影響比多吃禽肉大。研究顯示,吃最多紅肉者患糖尿病的概率,比吃最少的人高出23%;吃最多禽肉者患病率則比吃最少禽肉的高出15%。
吃最多紅肉者平均每天吃下約一份紅肉,重約50克,分量約一個拳頭般大小;吃最少紅肉者,平均每天只吃12克紅肉,飲食較以蔬菜爲主。
吃最多禽肉者則平均每天吃0.7份禽肉,而吃最少的日均分量爲0.1份禽肉。
領導這項研究的是同時在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和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擔任教授的許恩佩。
她根據研究結果促請國人,若要對抗糖尿病,可考慮減少吃紅肉的次數,“不要天天吃,更不要每餐都吃,最好一周只吃幾次,而每次的分量也應減少”。
她也建議每天至少有一餐沒有肉類;選吃雞肉時,選擇雞胸肉這種白肉,而不是雞腿,因爲腿部屬于常運動的部位,有大量的肌球蛋白(myoglobin),屬于紅肉而不是白肉。“當然,最好的替代食品是豆類、堅果類、豆腐和牛奶等有豐富蛋白質的植物類食物。”
以魚或貝殼類取代紅肉
這份上月刊登在《美國流行病學報》的研究顯示,每天以一份魚肉或貝殼類(shellfish)海鮮取代飲食中的一份紅肉,患糖尿病的風險可減少26%;以魚肉或貝殼類取代禽肉的減幅爲22%。
許恩佩說:“這不是因爲魚肉可降低患病風險,而是因紅肉和禽肉會提高風險,所以,用不會提高風險的魚肉取而代之,患病風險相對吃紅肉和禽肉的人低。”
研究人員認爲,這主要是因紅肉和禽肉所含的血紅素鐵(heme iron)成分較高。血紅素鐵較容易被吸收,可令肝髒和胰髒等器官承受更大的氧化應激反應,令胰腺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和其他正常功能受影響,進而引發糖尿病。
但研究發現,若以血紅素鐵量較少的禽肉取代紅肉,患病風險並不會顯著減少。
許恩佩解釋,這可能意味著除了血紅素鐵,紅肉還有其他可能的致病物質,但這有待進一步研究才能確定。
對于牛肉所含血紅素鐵比豬肉多,是否意味著不應吃牛肉,許恩佩說:“這就像對比每天抽五根煙或兩三根煙……我們不會建議完全不吃一些食物,而是減少分量和次數,以及以較健康的選擇替代。”
許恩佩領導的研究小組根據《新加坡華人健康調查》數據進行分析。
這個由國大在1993年至1998年展開的研究,當年有6萬多名年齡45歲至74歲的華族男女接受調查。
研究員過後分別在1999年至2004年,以及2006年至2010年進行追蹤調查。受訪者原先沒有患糖尿病或癌症等。
此次研究對其中4萬5411人進行分析。
在這些平均55.2歲、約57%是女性的受訪者中,後期確診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有5207人(約11%)。
針對這份研究,保健促進局政策、研究與監測署署長林美娟博士說,盡管西方國家已有類似研究成果,但這是針對本地人口的研究,也再次肯定保健促進局的建議,即適量食用紅肉,而健康均衡的飲食應有多元的蛋白質來源,包括魚肉和豆腐等。
許恩佩教授建議每天至少有一餐沒有肉類;選吃雞肉時,選擇雞胸肉這種白肉,而不是雞腿,因爲腿部屬于常運動的部位,有大量的肌球蛋白(myoglobin),屬于紅肉而不是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