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至12月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會議提出2020年六大重點工作,第五項爲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其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早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指出,要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加快成長,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打造動能強勁的新引擎。201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創新添薪續力。
實際上,無論是大數據、人工智能或區塊鏈等新技術,還是金融科技、新零售等新産業、新業態,都屬于數字經濟的範疇。
近年來,乘著高新技術相繼崛起與廣泛應用的東風,我國的數字經濟正蓬勃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高達34.8%,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更是超過67.9%。
數字經濟成爲未來經濟主要驅動力的趨勢,一方面來源于不斷成熟的新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則是我國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
按照新經濟增長理論,資本、勞動力與技術共同構成經濟産出的生産函數,決定經濟産出水平。改革開放以來,龐大的勞動力基數與不斷積累的資本水平和投資水平爲我國帶來極爲可觀的經濟增長速度,然而,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褪去、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降低以及生態環境壓力加大,以投資爲主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已難以爲繼,以創新、技術驅動的經濟增長新模式亟待出現。
之所以說數字經濟是我國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載體,原因在于數字經濟各行各業新業態,擁有實現我國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力量。
首先,數字經濟的發展便于我國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下,産業數字化已然成爲大勢所趨,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産業,使傳統産業的各個生産環節升級改造,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從而使經濟結構得到優化。
其次,數字經濟的發展將有效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現實中,各種問題會導致市場失靈,其中信息不對稱是重要原因。與傳統經濟不同,數字經濟以數據作爲最重要的生産要素,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支持下,信息得以實現高度共享與快速傳播,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能在開放共享的平台中獲得各種信息,極大降低信息不對稱,也讓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套利的企業無利可圖,從而更加專注于産品與服務本身,起到強化市場競爭機制,提升生産效率的作用。
最後,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生産方式的改變。傳統經濟中,即便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與消費偏好等信息公開,但礙于較弱的信息處理能力,批量生産仍然是大多數企業選擇的生産方式。而在數字經濟時代,這一問題能夠得到較好解決,通過數據挖掘與分析,企業得以提前了解客戶需求,並據此進行針對性、個性化生産,不僅可以更好滿足客戶需求,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真正實現按需生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盤和林)
來源:新華網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