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常常會因爲父母給予的愛無法得到平衡而造成反效果。古往今來,父母對孩子,有“父慈子孝,其樂融融”;也有“棍棒底下出孝子”“慈母多敗兒”。說明在教育方法上,古人早就有了自己的研究和考量,這不在于時代,而在于爲人父母的天性,讓孩子“好”就是父母天性中的期望。
那麽如何讓孩子“好”,是活在當下的享福,還是深謀遠慮,重在未來的發展。爲人父母者,愛子則爲之計深遠,這是傳下來的老話,也是大實話,不考慮孩子未來的教育都是自私的教育,也是糊塗的教育。當下很愛孩子,覺得自己實在讓孩子享福,但未來全無考慮,甚至沒有這個意識,糊塗的父母,就是這麽一步步把孩子“廢”掉的,別讓孩子恨你。
“孩子喜歡最重要”
現在都提倡順應孩子的天性,進行放養教育,也就是父母不要幹涉太多,影響到孩子的發展。這個觀念的本意是挖掘孩子的天賦,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才不要父母幹涉太多,卻被很多糊塗父母誤解。要知道孩子年齡小,心智低齡化,對很多事情都不理解,父母要幫著做選擇,而不是由著孩子的性子。
就像孩子因爲小,都不喜歡學習,只喜歡幹自己想幹的,那麽父母要順著孩子想法來的話,學都不用上了,整天玩就可以了。父母要幫助孩子學會堅持,發掘孩子適合的特長,不是孩子喜歡最重要,是幫助孩子喜歡最重要。
“現在的孩子都吃不了苦”
教育孩子這件事不是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就有所改觀的,哪怕方式有改變,培養方式的多樣化,但是精神內核是不變的。吃的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吃苦不是說非要像以前一樣挑水澆地,幫大人幹農活,而是精神上的曆練,吃苦就是走出孩子的舒適圈,是對更新外圍的探索。
很多企業家也說過,如今的孩子普遍吃不了苦。但現在父母不讓孩子吃苦,什麽都是伸手就能得到,那孩子永遠不明白奮鬥爲何物,甘心躺在父母撐起的綠蔭之下。養得四體不勤,頭腦不聰,有一天失去了父母的庇護,就會淪爲“廢人”一個。
“我太愛孩子了,捆在身邊才放心”
孩子都是父母的嬌寶貝,恨不得孩子永遠長不大,待在襁褓之中。但是幼鳥剛生下來的時候也是靠著母親嘴對嘴餵食,被無限保護,長大還是要被雌鳥狠心扔下樹窩,從一次次摔倒中學會飛翔。
把孩子捆在身邊不是愛孩子,是害孩子,阻礙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割斷了孩子對外的眼界。當別人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斷發展,被父母捆在身邊的孩子卻沒有一點長進,跟不上世界前進的步伐。每天接觸的都是父母,與他人溝通有很大的隔閡和代溝,當孩子在外面不適應走不下去的時候,就會反過來怨恨父母,不想讓孩子怨恨,就不要做那個糊塗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