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會客室
瑞銀集團主席韋伯博士(Axel Weber)說,集團接下來加大力度擴大亞太地區市場,包括在中國增加一倍人手,以及推出更多投資産品滿足客戶需求。不過,他強調,瑞銀只想扮演跨國銀行的“過江龍”角色,無意要當“地頭蛇”同地區性銀行展開激烈競爭。
周文龍 報道
亞洲人口迅速增加,以及市場帶來的龐大財富增長潛能,促使瑞銀集團(UBS)把目標瞄准亞太財富市場。
瑞銀集團主席韋伯博士(Axel Weber)說,集團接下來加大力度擴大亞太地區市場,包括在中國增加一倍人手,以及推出更多投資産品滿足客戶需求。
不過,他強調,瑞銀只想扮演跨國銀行的“過江龍”角色,並無意要當“地頭蛇”同地區性銀行展開激烈競爭。
《聯合早報》記者日前應瑞銀邀請到蘇黎世訪問韋伯,了解瑞銀接下來的發展策略。他在談到亞洲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迅速擴張時,表明瑞銀在亞洲的策略不是與當地銀行競爭,實則瑞銀想同當地銀行合作,特別是在跨國合作方面,希望達到相輔相成作用。
他指出,高淨值人士往往不會只有一個財富管理戶口,除了當地銀行,他們一般還擁有至少一個外國銀行財富管理戶口,瑞銀就是要成爲他們的外國銀行首選。
本地銀行近來積極擴大財富管理業務,例如華僑銀行先後收購巴克萊銀行(Barclays Plc)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在新加坡和香港的私人財富業務。
星展集團也以約1億1000萬元的價格,收購澳洲銀行澳新銀行(ANZ)在新加坡、香港、中國、台灣和印度尼西亞五個市場的財富管理與零售銀行業務。
根據《國際私人銀行家》雜志10月發布調查,星展私人銀行、華僑銀行旗下的新加坡銀行(Bank of Singapore)和大華私人銀行都擠入亞太20大私人銀行排行榜,分別排名第六、第七和第15。其中,星展銀行資産管理規模達812億美元(約1100億新元)。
瑞銀則是連續五年排行第一,資産管理規模攀升4.2%至2865億美元。
盡管在亞太區域的表現亮眼,韋伯指出瑞銀始終是一家外國銀行,在日常客戶關系方面很難與當地銀行競爭。瑞銀只在瑞士才有面向大衆市民的零售銀行業務,在亞洲只專注財富管理業務。
他說:“我們並非中國、新加坡或印度當地銀行在零售銀行業務的競爭對手。相反地,我們會在金融機構業務上與它們合作,爲它們和客戶提供全球投資解決方案。”
在韋伯看來,亞洲銀行近年發展迅速,不少銀行的客戶和資産規模實在令他咋舌。
韋伯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國際咨詢委員會成員之一,同星展集團主席佘林發和總裁高博德(Piyush Gupta)也是熟識的朋友。
他笑說,曾有亞洲銀行家告訴他,他們的目標是成爲“亞洲的瑞銀”,而在他眼中,這些銀行規模早已稱得上亞洲的瑞銀了。
重兵部署亞洲
韋伯多次出訪亞洲,對亞洲市場非常看好。他在訪問中數次強調,未來經濟增長動力的火車頭,一定非亞洲莫屬,亞洲也將是持續增長的市場。從全球人口增長的角度來看,過去全球人口約50億時,人口分布比例大致是1:1:1:2,即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人口分別爲10億、10億、10億和20億。
“隨著我們邁向90億人口的世界,人口分布比例將變成1:1:2:5,意味著全球越來越多人會在亞洲區域生活、工作、以至賺錢、投資和消費。對我而言,這也明顯地點出未來市場趨勢所在。”
瑞銀集團目前在亞洲13個市場聘有近8000名員工。集團在上月27日發布第三季業績,淨利同比上揚14%至9億法郎(12億3400萬新元),主要推動力來自亞太地區良好業務表現。
展望未來,韋伯說,瑞銀將重兵部署亞洲,包括把中國人手增加一倍。它也會繼續以新加坡及香港爲亞洲基地,提供更多元化的財富管理,資産管理和投資銀行産品。
瑞銀面對三方面挑戰
談到瑞銀面對的挑戰,韋伯認爲有三方面。
首先,金融監管條規越來越多,銀行合規成本不斷上揚。其次,宏觀環境轉變,特別是全球經濟增長環境表現遲滯。最後,金融科技崛起,對銀行造成巨大沖擊。
爲應對金融科技挑戰,瑞銀正積極推動創新,例如設立創新實驗室和跟金融科技公司攜手合作等,以提高效率和改善客戶體驗。但韋伯認爲,最重要的的是始終是銀行業者要改變“不能失敗”心態。
他說:“金融科技公司接受失敗爲測試和學習過程的一部分。相比之下,銀行卻極其關注犯錯。如果銀行要創新和轉型,就需要采取不同處理方式。”
瑞銀集團主席韋伯博士說,瑞銀在亞洲的策略不是與當地銀行競爭,而是同當地銀行合作,特別是在跨國合作方面,希望達到相輔相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