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朱麗娜 香港報道
自3月下旬以來,新加坡的新冠疫情大規模爆發,根據新加坡官方公布的數據,截至4月20日中午12時,該國共有8014宗確診病例,超越印尼成爲東南亞確診個案最多的國家。
然而,3月17日新加坡僅有266例確診病例,並曾在2月13日和3月10日被世衛組織(WHO)表揚爲“防疫典範”。這意味著,短短約一個多月內,曾經被譽爲“防疫模範生”的新加坡確診個案數暴增逾29倍。
作爲一個總人口不到600萬的彈丸之地,“獅城”新加坡的疫情爆發之快不禁讓人擔憂。從增長趨勢上,新加坡疫情擴散近期明顯加速,從800到1600用了11天,從1600到3200用了6天,從3200到5992,僅用了4天。
4月18日下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社交網站表示:“未來數日將是抗疫關鍵,全體國人必須盡一己之力,共同打敗新冠病毒。”當日,新加坡新增確診病例942宗,創下單日新高。然而,4月20日,新加坡的確診個案卻再創新高,達到1426宗。
防疫政策急轉彎
事實上,在疫情爆發後不久,新加坡政府就果斷實施了追蹤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病毒測試和旅遊限制等一系列措施,在短期內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擴散。
同時,新加坡衛生部門按照防疫需求,迅速實施了對不同人群的休假令(Leave of Absense)和居家隔離令(Stay-Home Notice)。
在疫情初期,依靠高效精良的公共衛生體系以及果斷切斷輸入傳播鏈,新加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抗疫成績單。2月下旬,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布研究報告指出,1月23日新加坡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之後短短10天之內,就能檢驗出18例病例,具備了“接近完美的黃金標准”的監測能力。
新加坡官方宣傳健康的人不需要戴口罩,直至4月初,新加坡所有公司、學校、商業場所一直都保持正常運作,因此該國的抗疫模式亦被外界評價爲“佛系抗疫”。
然而,隨著抗疫形勢急轉直下,新加坡的防疫政策也出現了逆轉。最明顯的是,新加坡政府也一改此前不建議民衆佩戴口罩的立場。
李顯龍于4月5日宣布政府爲所有家庭配發可重複使用的口罩,並在三天後首次在社交網站上傳了他本人戴口罩的照片。同時,自4月7日起,新加坡將采取爲期一個月的“阻斷防疫(circuit breaker)”,意在快速切斷感染鏈。具體阻斷措施包括:關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商店、關閉學校和學前教育中心、落實居家辦公以及加強安全距離措施,禁止私人與公共場所聚會。
4月14日,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宣布,除兩歲以下幼童與戶外激烈運動者外,即日起外出一律戴口罩。同時,新加坡出台了非常嚴厲的處罰措施,初犯會罰款300新加坡元(下稱“新元”),累犯罰款1000新元或由法院審理,外籍人士工作證或永久居民身份甚至會被吊銷。
同時,新加坡政府鼓勵民衆對社交聚會和不戴口罩的行爲進行舉報。政府每天直接發到國民手機上的疫情消息中就有這樣一條:“您可以通過‘一聯通’應用程序(OneService)舉報安全距離措施違例情況。”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新加坡政府甚至出台了十分繁瑣細致的指引,包括市民不可再將孩子送到祖父母家,但離婚的家庭孩子仍可會見分居的父親或母親,以及快步行走算是劇烈運動因此可豁免不戴口罩等。
對于新加坡本地傳播是否已經受控,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表示:“根據我們的數學模型,目前新加坡新冠社區傳染數估計爲1或小于1,因此現在采取的各種保持安全距離、居家辦公這些措施其實是有效的,傳染數確實是下降了。”
外來勞工成防疫薄弱環節
爲何新加坡的疫情會發生驚天逆轉?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4月16日在社交媒體發文,坦率地指出:“我們現在正在爲此付出代價,套用了抗擊非典的經驗,但低估了新冠病毒的影響。”
由于本國人口數量有限,出生率低,自197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開始實施輸入外勞計劃,在1971年前後,該國每年由馬來西亞輸入超過四萬名勞工,當時政府大力發展工業,引入多家大型工廠,後來勞工短缺愈趨嚴重,所以放寬輸入國至斯裏蘭卡、孟加拉、菲律賓和泰國等國。1970-2010這四十年間,新加坡總人口增加了1.45 倍,包括外勞在內的非居民人口卻飙升超過二十倍。
根據新加坡在去年發布的《2019年人口簡報》,新加坡的570萬總人口中,本國公民只占350萬人,另外有53萬外籍永居居民,而持各種工作和學生簽證的非居民人口高達168萬,其中主要是持工作許可(Work Permit)以及S Pass這兩類從事體力勞動的客工。
近一兩周,新加坡確診病例急劇飙升。其中,來自客工宿舍的病例每日幾乎都是三位數增長。4月19日的596宗新增病例中,有544起是住在客工宿舍的工作准證持有者、22起是住在宿舍外的工作准證持有者,其余30起屬于社區病例。4月20日的新增確診個案中,僅有16例爲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目前,新加坡有30多萬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從事建築業、清潔等體力勞動。這些在新加坡被稱爲“客工”的外來勞工主要來自印度、孟加拉、緬甸等國,其中有20多萬人蝸居在十分擁擠的43個集體宿舍中,一間房通常有12人或更多,衛生情況堪憂,而且大部分客工共用廚房、廁所、洗衣間等公共設施。一直以來,外勞被認爲是新加坡公共衛生方面的一顆定時炸彈,也是防疫最薄弱的一環。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新加坡政府之前推出的一些抗疫惠民政策並不涵蓋外籍勞工。爲了鼓勵民衆出現呼吸道症狀積極就醫,政府推出補貼,公民和永久居民因感冒症狀就診、拿藥只需支付10新元。然而,一些收入微薄的客工出現症狀時不願意積極就醫,甚至帶病堅持工作,導致疫情在早期爆發前未能有效控制。
中金報告顯示,住在集體宿舍裏的客工累計確診病例達4160例,占新加坡全部確診病例的69.4%。基于客工宿舍群總人數計算的感染率已經達到1.29%,且仍有持續上升的趨勢。
新加坡衛生部長顔金勇(Gan Kim Yong)承認,外籍工人宿舍已成爲該國抗擊新冠肺炎的“重要前線”。截至4月14日,政府已經將近7000名健康且仍需在“必要領域”工作的外籍勞工遷出宿舍至18個安置點居住。
正如總理李顯龍所說,所幸的是,客工基本都是20到40歲的年輕群體,雖然感染數字很高,但重症比例較低。截至4月19日,新加坡共有2563宗確診個案仍在住院治療,絕大多數情況穩定或改善中,其中23人病情危殆,仍在重症病房進行醫治。
20年來首次經濟衰退
作爲小型高度開放經濟體,新冠疫情對新加坡經濟的沖擊不言而喻。新加坡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GDP同比下跌2.2%,這是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降幅。該國經濟預計將出現近20年來首次的經濟衰退。
因此,新加坡貿工部將全年度經濟增長率由2月份預測的-0.5%至1.5%,再次下調爲-1%至-4%。
爲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沖擊,新加坡政府于3月26日推出了第二輪刺激經濟政策,規模達480億新元。這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新加坡首次動用國家儲備。
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坦言:“新加坡正面臨一場前所未見、高度複雜的危機,或導致該國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這筆額外支出將把政府應對疫情的纾困資金提高到近550億新元,相當于GDP的11%。該國今年預算赤字占GDP的比例提高到7.9%。
在2月中公布2020年《財政預算案》中,新加坡政府推出了64億新元的首輪經濟刺激,其中包括40億新元用于幫助企業渡過難關、16億新元用于減輕國民生活負擔,及額外的8億新元撥給衛生部用于對抗疾病和控制疫情等。
新加坡政府至今共撥出近550億新元幫助國人應對新冠疫情,約等于新加坡2019年GDP的11%。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