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已步入病毒阻斷措施的第五周,情況有所好轉,但關閉工作場所和學校等不是長久之計,全島各行各業遲早得恢複正常運作。
盡管新加坡已走出疫情高峰,新加坡人仍得作好准備與新冠病毒共處“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其間或許還會反複出現新一波疫情,因此新加坡仍須確保有足夠資源應對。
繼續確保醫療系統資源充足,減少發病率和死亡率,直到有藥物或疫苗出現!
根據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的觀點,新冠病毒是人類面對過最難應付的病毒之一,它很容易傳播,因此她不認爲病毒能完全消除。新加坡未來很可能會面對一波又一波的疫情,間中則維持在低傳染率。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有足夠能力和資源來應對未來將陸續出現的增幅,而這些增幅有時可能是較大的。
一份權威研究報告=指約45%病例是在未出現症狀前就開始傳播的,另6%是無症狀者傳播,10%則是通過環境傳播。只有四成病例是有症狀時傳播的。
同時醫學專家目前也未找出年齡以外的明確臨床特征,用以預測哪些病患的病情會更嚴重。因此,醫療人員很難決定要給哪些病患抗病毒藥物。藥物越早服用越好,但藥物也有副作用,醫療人員又很難預測誰的病情會惡化,因此決定是否要用藥時面對挑戰。
疫情爆發以來,新加坡的醫療資源一直備受大家的關注,面對日益緊張的形勢,新加坡的醫院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很多人擔心,新加坡的醫療系統會不堪重負。其實早在3月中旬,新加坡衛生部長顔金勇就表示,如果患者增加會將輕症患者送至隔離地點進行隔離治療。顔金勇說,新加坡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中有80%的患者爲輕微感染,之所以把他們全部留院,一方面是因爲病毒爆發初期,大家對這個病毒都不是很了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不希望患者四處亂跑,造成社區感染。
而隨著疫情的發展,新加坡衛生部門對于建立社區隔離設施的要求也更爲迫切。4月疫情發生第二階段暴發後,新加坡更是直接建起了“方艙醫院”。目前全島設立的隔離設施分爲四種:
社區護理設施(Community Care Facilities):症狀輕微或沒有症狀的冠狀病毒病人,會被安排入住社區護理設施。
社區康複設施(Community Recovery Facilities):病患在確診後的14天若身體良好,情況穩定,不需要進一步醫療護理,便可轉移到這些設施。
拭子測試隔離設施(Swab Isolation Facilities):這些設施將容納在等待拭子檢測結果的疑似病患,防止病毒在社區繼續傳播。
宿舍隔離設施(Dorm Isolation Facilities):此設施讓測試呈陰性,但可能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入住,目的是阻止其他疾病傳播的可能性,病患將被隔離了五天。
而目前被征用爲政府隔離設施的南洋理工大學第一研究生宿舍,也將被用作拭子測試隔離設施。
校方透露,第一研究生宿舍將會被圍起來,確保只有受許可的工作人員可以進入,安置在這裏接受隔離者也必須時刻待在房裏,不得使用宿舍的公共設施。設施將爲隔離中的勞工提供夥食與必需品。在拭子測試隔離設施工作的職員則必須穿上防護設備。此外,拭子測試隔離設施一旦停止使用,第一研究生宿舍將會進行徹底消毒,才會恢複作爲學生宿舍。
原本有四棟樓被征用爲政府隔離設施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喬治王子公園宿舍(Prince George’s Park Residences)將有28棟樓將用作社區康複設施(Community Recovery Facilities),下周一起啓用直到7月。
確保勞工安全複工!
目前新加坡勞工宿舍抗疫工作進入“恢複”階段,新加坡政府將面向勞工群體落實一系列生活與工作措施,確保所有勞工安全複工,企業也得以重啓運作。
加快檢測
新加坡政府正陸續檢測所有約32萬名住在宿舍的勞工,確保他們體內沒有病毒,才讓他們逐一複工。新加坡人力部日前也開始向勞工派發2萬個脈搏血氧儀、推廣遠程問診服務等,以更全面地監測勞工的健康狀況。全面檢測的策略能與這些健康監測舉措相輔相成,幫助新加坡繼續找出輕微或無症狀的染病勞工,及早爲他們提供治療。
新的指導原則和措施
由于工作場所和住處將推行新的指導原則和措施,因此須確保勞工在複工前做好准備,盡快適應。他指出,由于工作環境不同,我國也須探討如何根據情況調整安全工作措施,包括采取因行業而異的策略,而這個過程應該涉及政府機構、雇主群體和工會等多方業內人士。
加強生活協助
外籍勞工中心將繼續與政府、雇主、工會和宿舍經營者合作,確保勞工的生活受保障。外籍勞工中心也計劃邀請一些康複勞工分享經曆,讓其他勞工了解他們能夠獲得妥善治療和照顧,能安下心來。
面對外部挑戰保障新加坡物資供應!
肆虐全球的疫情令多國生産停擺,也爲新加坡供應鏈帶來挑戰。爲此新加坡政府將通過多元化供應來源、加強物資儲備、簽訂長期供應合約渠道保障新加坡物資供應。但這意味著一些商品價格可能無法避免隨之上漲,也需要新加坡人以開放心態接納來自其他供應國的替代産品。
部署更多元化的供應網絡,是新加坡保障物資供應的第一招。目前新加坡貿工部每周都要估算哪些供應鏈可能在兩三周後被打亂,並提前尋找替代供應來源。以白米爲例,疫情暴發後,新加坡除了從泰國和越南等傳統供應國進口白米,也向日本和印度等國買米。
平日裏加強物資儲備,也能幫助新加坡未雨綢缪。不過受保質期和空間等因素限制,本地儲存物資種類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價值較低的廁紙因爲體積大,儲存成本反而高過維生素C等更貴重的商品,因此要平衡不同産品的價值和儲存成本。
此外,新加坡還通過與供應商簽訂長期合約,穩定需求,也致力于與志同道合的企業和國家攜手維護國際貿易體系穩定。疫情暴發以來,新加坡貿工部已經和新西蘭、澳大利亞、中國和韓國等國家簽署合作備忘錄或發表聯合聲明,維護雙邊和多邊貿易與供應鏈互聯互通。
作爲農産量有限的小國,新加坡高度依賴進口糧食供應,特別是本區域國家的進口糧食。爲確保國民能有多元的選擇,新加坡食品局不斷努力尋找新的和潛在的食品供應來源。這包括到海外進行食品采購並同他國建立新的業務關系。
除了進口,本地農場也提供一定産量的雞蛋、肉類、蔬果和蔬菜,而這些都是在高科技和産量密集的農場種植的,新加坡政府也不斷進行研發,提高本地農場的生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