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心教授指出,我國已步入病毒阻斷措施的第五周,情況有所好轉,但關閉工作場所和學校等不是長久之計,遲早得恢複正常運作。因此,我國得學會與病毒“共舞”,並系統性地遏制病毒,減少病毒造成的影響。
盡管我國已走出疫情高峰,國人仍得作好准備與2019冠狀病毒共處“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預測,本地下來盡力保持低傳播率之余,間中或還會反複出現新一波疫情,因此我國仍須確保有足夠資源應對。
梁玉心教授昨天以主講嘉賓身份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舉辦的網絡研討會。她指出,我國已步入病毒阻斷措施的第五周,情況有所好轉,但關閉工作場所和學校等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遲早得恢複正常運作。因此,我國得學會“與病毒共舞”,並系統性地遏制病毒,減少病毒造成的影響。
梁玉心說,冠病19是她面對過最難應付的病毒之一,它很容易傳播,因此她不認爲病毒能完全消除。“我個人認爲,我們最可能會面對一波又一波的疫情,間中則維持在低傳染率。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有足夠能力和資源來應對未來將陸續出現的增幅,而這些增幅有時可能是較大的。”
因此,我國得繼續確保醫療系統資源充足,減少發病率和死亡率,拖延時間,直到有藥物或疫苗出現。
專家擬定公共衛生政策時,得了解病毒如何傳播。梁玉心分享了一篇外國研究報告,報告指約45%病例是在未出現症狀前就開始傳播的,另6%是無症狀者傳播,10%則是通過環境傳播。只有四成病例是有症狀時傳播的。
專家目前也未找出年齡以外的明確臨床特征,讓他們預測哪些病患的病情會更嚴重,因此,醫療人員很難決定要給哪些病患抗病毒藥物。梁玉心說,藥物越早服用越好,但藥物也有副作用,醫療人員又很難預測誰的病情會惡化,因此決定是否要用藥時面對挑戰。
盡管如此,我國仍是世界上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目前有21起冠病死亡病例。梁玉心透露,近四成的死亡病例其實從未進過加護病房。她說,近期有數名療養院的年長病患感染冠病,而他們在“預先護理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中已表明不要接受進一步護理,因此院方並沒有把他們送入加護病房。
梁玉心說,她與國外醫療專家討論時發現,如果缺乏預先護理計劃,醫療人員往往很難得知誰會要在加護病房接受護理,對他們形成壓力。
也參與網絡研討會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戴爾·弗斯爾(Dale Fisher)教授,則談及直接在人身上噴灑消毒霧的做法。雖然不少國家這麽做,但他認爲這並沒有科學依據,因此對于新加坡一些地方開始“跟風”感到困擾。他透露,新加坡博覽中心和其他社區設施外設立了“消毒通道”,人們進入設施前得先由儀器往身上噴灑消毒霧。
弗斯爾說,盡管出發點好,但這麽做既浪費資源,也可能對皮膚或眼睛有害,一些國家如馬來西亞已表明不鼓勵這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