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無論是政府售地或集體出售招標,標價都一再創新高,發展商志在必得,出手都不手軟。發展商今日願出高價競標,就是有信心日後有人願以高價買屋。那屋價真會如發展商所期盼的那樣往上升嗎?還是政府的一再提醒:小心供過于求,更應當記取?作爲小市民,我們最好選擇當一個理智的消費者,不要被眼前這一片紅紅火火的樓市給燒傷。
周二兩幅政府售地招標的情況,再度說明目前的樓市有多紅火。
先說Zouk舊址若錦街(Jiak Kim Street)的地段,標得地段的星獅地産(Frasers Centrepoint)出價9億5541萬元,相當于容積率每平方英尺1733元,刷新曆來政府售地(不包括商業與白色地段)的最高單位地價紀錄。
這幅地段在10月19日推出市場,當時一家發展商“勾出”這幅備售地段,價格是6億8935萬元,即這塊地的最低標價。這樣算來,星獅開出的標價足足比底價高出38%。
同一天截止招標的另一塊地——武吉知馬第四道地段,同樣是備售地段。11月2日推出市場時,底價是4億4880萬元,長春産業(Allgreen Properties)開出的最高標價是5億5296萬元,溢價爲23%。
一般上,政府售地招標活動不在同一天截止,但上述兩幅地卻采取這樣的做法。當局主要是希望促使發展商更謹慎競標,控制未來發展項目的售價。
然而,政府這回恐怕要希望落空了。
首先,兩幅地段的溢價分別爲23%和38%,說明發展商仍然願意出高價爭地。
其實,若仔細查看兩份投標者名單,就會發現當中有兩組人馬雙邊競標。一個是馬來西亞糖王郭鶴年家族旗下的長春産業,以最高價標得第四道的地段,競標若錦街地段的價格則排名第五;另一組是郭令明家族的豐隆控股和城市發展,但可惜兩手皆空。
今年來,無論是政府售地或集體出售招標,標價都一再創新高,發展商看來都毫不手軟,志在必得。
在集體出售市場,城市發展和豐隆控股合作,在今年10月以逾9億元標得馬林百列安珀園(Amber Park),容積率尺價1515元,比預示價高出近20%,成爲最高價值的永久地契集體出售項目。
發展商競相出手一再創紀錄,是因爲他們深知若不重磅出擊,肯定要失望而歸。
政府一個月內兩度警告
其實,政府過去一個月已兩度發出警告,促請發展商要謹慎標地。
第一次是上月中在新加坡産業發展商公會(REDAS)的常年晚宴上。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提醒,隨著集體出售熱潮掀起,下來一兩年的私宅供應預計增加超過一倍,導致私宅空置率持續上揚。
第二次是上月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表年度《金融穩定評估》報告時。當局直接點明,私宅供應量大增後,市場可能無法完全消化新供應,進而導致私宅價格和租金下跌。
兩次提醒的重點一致——政府會密切監控市場動態,在必要時采取適當行動,確保本地樓市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
政府一再發聲,爲何發展商還是充耳不聞,甚至出手越來越猛?
實際上,發展商在提交標書前都經過深思熟慮,包括進行實地勘察、做初步項目設計,以及仔細核算成本等等,因此,相信發展商都不是貿然出手的。
發展商願出高價標地,最主要的原因不外是發展商已經“兩手空空”。
多家發展商地皮庫存見底
過去幾年,政府出售的地段有限,集體出售項目也屈指可數,以致多家發展商完成手上的項目後,就沒有新項目可進行。例如,星獅地産上月公布全年業績時,新加坡總裁鄧國佳就坦言,土地庫存見底,一塊可發展地皮都沒有。他說,不僅星獅情況如此,很多發展商也面對同樣的問題。
對于上市的發展商來說,這個問題尤其棘手,一家沒有發展計劃的公司要如何繼續獲得市場和股東的支持?當然,不少發展商選擇進軍外國市場,但在自己的“地盤”一直沒有新動向,始終不理想。
像新加坡這樣一個小島國,可供發展住宅的地段相當有限。之前因爲覺得標價過高而不願進場,或標價過于保守的發展商,眼見標價一漲再漲,也只好無可奈何地加入“標價戰”。
再來,發展商不可能做賠本生意,今日願意出高價競標,就是有信心日後有人願意以高價買屋。
確實,私宅價格今年第三季環比上揚0.5%,終于結束自2013年以來的下跌周期。大多房地産分析師預料,今年屋價持平或最多增加2%,明年漲幅可能介于4%至8%。
新項目熱賣 發展商停售
無論是真正有住屋需求或擔心屋價日後再漲的國人,或是認定屋價會再上揚的投資者,都紛紛選擇進場購屋。今年有三四個新項目,一開盤就賣得滿堂紅,發展商立即暫停出售,准備日後調高價格再重新開盤。
如此高昂的市場情緒,無疑讓發展商在競標時信心大增,進而讓標價“更上層樓”。
另外,香港樓市也很旺熱,今年來屋價已攀升11%,樓市屢創新紀錄,相比之下,我國屋價還算便宜。因此區域投資者,如中國大陸投資者,很可能會把目光轉向新加坡市場,尤其是高檔私宅。
縱觀以上因素,發展商的標地動力,預計短期內還不會放慢下來。
那屋價會如發展商所期盼的節節上升嗎?或是如政府所擔憂的那樣出現下滑?
若是前者,政府何時需要出手降溫?若是後者,到時又有多少人會因房債而陷入困境?
這些問題的答案,無人能預知。作爲小市民,我們最好選擇當一個理智的消費者,不要被眼前這一片紅紅火火的樓市給燒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