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論市
債券受追捧並非新鮮事。今年來,新加坡儲蓄債券由于短期利率走高,已經七次超額認購,當局擴大發行規模後仍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淡馬錫此次發行零售債券,首要目的想必是爲了推動本地市場,希望更多藍籌股公司加入,並非如一些網民所指的“錢不夠用”。
時隔兩年多本地迎來的首只零售企業債券獲得熱烈反響,顯示固定收益産品供不應求。伴隨著房地産降溫措施的到來,接下來或許越來越多國人會尋求此類投資機會。
淡馬錫控股日前發行的2.7%利率五年期新元零售債券,供散戶認購的2億元,獲得超過八倍的認購額,收到了16億7570萬元的申購額。淡馬錫隨後將零售債券的規模擴大至3億元。
這次的熱購程度,比起6月份推出的私募基金零售債券Astrea IV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淡馬錫旗下的Azalea基金管理公司推出私募基金零售債券,利率是4.35%,散戶部分獲得7.4倍認購率。
債券受追捧並非新鮮事。今年來,新加坡儲蓄債券(Singapore Savings Bond)由于短期利率走高,已經七次超額認購,當局擴大發行規模後仍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不久前,利華控股(Aspial)向債券投資者提出“以舊換新”,發行新債券換取投資者手頭上即將到期的債券。盡管債券分析師認爲,考慮風險因素在內,利華控股提供的新債券票息率(6.25%)不吸引人,但這個獻議仍然獲得了投資者歡迎。
本地零售市場 固定收益産品供不應求
這都反映了本地的固定收益産品供不應求,尤其是零售市場。不包括淡馬錫債券、Astrea IV和永久資本證券,目前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的零售企業債券只有七只,由五家公司發行。
其中僅兩只由藍籌股公司發行,即凱德商用新加坡信托(CMT)和星獅地産(Frasers Property)。
2016年5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交所推出兩個框架,鼓勵更多企業發行零售債券,讓合格公司更易于這麽做,花費也更低。
當局的目的是爲了吸引更多藍籌股公司發行零售債券。
不過,新框架推出後,零售債券市場卻陷入兩年多的沉寂。
2016年爆發的一系列油氣公司債券違約事件,澆滅了投資者對高收益債券的興趣,讓他們紛紛尋求更安全的投資級別債券,也就是藍籌股公司債券。
這麽一來,藍籌股公司發行債券時發現需求強勁,便沒有動力考慮監管更加嚴格、發債手續多,以及成本更高的零售債券市場。
試想一下,你要借1萬元,如果能向一兩個有錢的朋友借,又何必去找一二十人來籌這筆錢呢?除非後者向你收的利率低很多。
當你的有錢朋友擔心你以後可能還不了債而婉拒時,你就只好去找那一二十人來借錢。
很“不幸”的是,我們散戶就是這一二十人。
藍籌股公司不愁找不到機構和合格投資者。財務狀況欠佳的公司發行債券,機構和合格投資者可能會要求較高的收益率;散戶因爲平時選擇少,5%的利率顯得非常高。殊不知,若考慮到某些發債公司的風險程度,8%的利率也許才合理。
淡馬錫此次發行零售債券,首要目的想必是爲了推動本地市場,希望更多藍籌股公司加入,並非如一些網民所指的“錢不夠用”。
星展銀行固定收入部主管李福陳說,希望這能吸引更多高質量公司機構發行零售債券。
但對于任何公司,他們的一大任務是取得最大化盈利,發債的成本和效率是重要考量。要吸引他們參與,也許得有更多更甜的“蘿蔔”。
投資平台FSMOne.com固定收益研究部高級分析員洪崇瑜回答《聯合早報》的詢問說,公司發行零售債券的挑戰主要包括披露水平高,如果能降低信息披露的要求,如發行風險較低和結構簡單的債券時,只須提供較短的說明書(prospectus),可有助于降低法律和合規開支。
新加坡並不是唯一面對這個問題的市場,香港和澳大利亞的股市活躍,但零售債券市場也欠發達。
洪崇瑜指出,美國、英國、日本和意大利的零售債券市場相對成熟。數據顯示,美國投資級別債券市場第三季日均交易量超過2萬宗,七成來自散戶。
他說,在這些市場,政府起到關鍵作用,在市場發展初期讓政府債券在交易所挂牌,逐漸吸引企業加入。
例如,英國倫敦交易所的ORB零售債券平台,截至9月底有163只零售債券,75只由政府發行。
新加坡政府債券(SGS)雖然供散戶認購,但它在場外交易(OTC),價格透明度低。儲蓄債券則不能轉手買賣,不過它每月發行,提供了相當高的流通性。
由淡馬錫來主導發展零售債券市場非常合適,它可提供比新加坡政府債券高的利率,但又擁有高信用評級,適合風險胃口小的散戶。
散戶教育仍有待加強
淡馬錫此前設立了50億元的擔保貨幣中期票據計劃,意味著接下來仍有空間發行更多零售債券,有助深化本地市場。
除了淡馬錫,淡聯公司如豐樹産業(Mapletree Investments)、盛裕集團(Surbana Jurong)和新電信(Singtel)等,都可出一分力。凱德集團(CapitaLand)旗下的凱德商用(CMA)和凱德商用新加坡信托已發行過零售債券。這些公司的債券利率往往比淡馬錫高,可爲國人提供良好的投資選擇。
除了從發債公司角度著手,本地散戶教育仍然有待加強。
淡馬錫剛宣布推出零售債券時,有網民在相關新聞的面簿貼下留言批淡馬錫缺錢用,也有人擔心買了債券後錢會被套牢。
撇開政治因素,這也許顯示民衆對債券産品欠缺了解,背後的原因包括零售債券市場規模小和交易量低。
根據淡馬錫的債券配售結果,它發行2億元非零售債券,獲得7.19倍的認購率。即是說單單是機構和合格投資者就能全額認購這批總值5億元的債券。
至于拿不回錢一說,債券在新交所挂牌交易,隨時可以賣出,只是涉及交易費用和流動性問題。
淡馬錫爲了推廣國人對債券的認知度,可謂下足了功夫。它和新交所辦了三場講座,並與中央托收公司(CDP)合作,加快開CDP戶頭的進程。
它還動員三家本地銀行在一些分行准備相關資料,提供給散戶。
不過歸根結底,理財規劃這事,應該是自發去做的,不應該坐等政府出手或金融機構來推銷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