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服務業轉型藍圖旨在推動業務創新,鼓勵業者更廣泛地采納科技;提升環境服務業工作隊伍的整體技能;提高生産力,以及協助本地業者國際化。
本地對清潔和廢物管理的環境服務需求未來只會有增無減,單靠增加人手並非長久之計;業界必須邁向科技自動化,提高生産力的同時注重培訓員工技能,行業轉型才能取得持續發展。
爲進一步協助清潔與廢物管理業者全面發展科技自動化業務,國家環境局昨天推出環境服務業轉型藍圖。該局與衆多部門、業界、工會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合作,制定12種轉型策略和33項發展計劃,旨在推動業務創新,鼓勵業者更廣泛地采納科技;提升環境服務業工作隊伍的整體技能;提高生産力,以及協助本地業者國際化。
目前,本地環境服務業有超過1700家公司企業負責清潔和廢物管理業務,員工人數有7萬8000多名,其中約八成受聘于清潔業。
環境服務業傳統上是一項耗體力的工作,但本地勞動隊伍近年已趨向老齡化。環境局數據顯示,本地清潔員工平均年齡爲60歲,廢物管理員工爲49歲。
低技能年長員工可通過 更多途徑提升專業知識
轉型藍圖逐步落實後,低技能的年長環境服務業員工今後也能通過更多途徑提升專業知識和能力,從容應對自動化的工作趨勢。
環境局預計,到了2025年,本地約有3萬名員工能從更高增值的工作中受惠。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昨天爲轉型藍圖主持推介儀式。他在致辭時指出,工作隊伍老齡化削減人力資源,環境服務業無法再以現有的模式繼續經營,業者也不能期望由外籍員工填補人力資源空缺,因此,無論行業和工作隊伍都必須轉型。
馬善高說:“轉型藍圖能讓環境服務業保持競爭力和吸引力……科技自動化能讓工作變得更容易,枯燥重複或員工原本只能硬著頭皮做的工作,可以由機器人代替,這些改變都能讓這一行業變得更先進,也能更好地提供環境服務。”
環境局昨天也在轉型藍圖推介儀式上,與七個合作夥伴簽署項目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在接下來幾年內開展一系列以創新科技爲主的環境服務試驗項目,並將與當局共同研究探討如何更好地運用科技改善工作和生産力。
合作方包括樟宜機場集團、濱海藝術中心、職總俱樂部和城市發展(CDL),除了測試自動化清潔設備外,其他試驗項目還包括在廁所便池設置防臭瓷磚,以及使用智能垃圾桶。
另一方面,環境局昨天也推出固體廢物資源化科研項目(Closing The Waste Loop),以及環境服務自動化設備(Environmental Robotics Programme)兩大全新資助計劃,並分別撥款4500萬元和1080萬元,推動業界發展相關研究工作,同時協助業者減輕在投資科技時所承受的成本壓力。
針對環境服務業轉型藍圖所設下的目標,新加坡環保與衛生協會會長、隆企(Ramky)清潔公司董事吳寶堅受訪時表示贊同,並指出現在爲配合轉型改變思維想法“正是時候”。
吳寶堅也十分歡迎提升年長員工技能的做法。他說:“我們正值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每天都有新科技和技術面世。我們需要讓員工知道,行業正在轉變中,這一學習旅程也永無止境。這條路不容易走,但我們必須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