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又重提學習新加坡的住房制度了。
8月28日,”致敬深圳40周年 與城市共生暨第十屆深圳房地産盛典”,深圳住建局領導表示,在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學習新加坡,目標是要讓60%的市民以購買或租賃的形式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裏。
可以說,如果這一目標實現,未來深圳將在住房領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方面取得重大示範性成就。
一、新加坡的成功秘訣
新加坡的住房模式無疑是成功的:
1、新加坡有超過80%的人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裏。
2、加上私人住宅,新加坡超過90%的人擁有自住房,人均住房面積超過30平米
3、年輕人進入職場後,2-3年就能買得起組屋。
4、隨著組屋保障體系足夠強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改善居住條件,購買私人住房,組屋居民占比有所下降。
新加坡成功的核心依賴于以下四個方面的布局:
1、 政府獲得天量廉價土地資源。
1955年,《新加坡土地收購法》頒布,按照規定,只要基于公共利益需求,用途爲住宅、商業或工業區,就可以征用。
這一法律使得政府完全控制了土地資源和價格,不被市場左右。隨後政府控制的土地面積逐年增加,到2001年,新加坡政府擁有土地總面積占比達到了90%。這些土地最終都以十分低廉的價格由建屋局啓動開發,最終變成絕大部分人能買得起的組屋。
2、 控制住房價。
一是新加坡組屋價格與人均收入嚴格挂鈎。90%的人能夠買得起三房戶型,70%的人能買得起四房戶型。通常情況下,三房戶型是個人年收入的3倍,四房戶型是兩個人年收入的2倍左右。一般情況下,年輕人工作幾年時間,靠積蓄就能買得起一套房,而且購房支出占新加坡人收入的比例常年低于25%。
二是戶型設計以剛需爲主。
3、 住房資金來源。
建屋局建房資金來源有三種方式,一是政府直接撥款,二是政府超低利率貸款,三是銀行貸款。
個人購房資金來源,核心是建立公積金制度,以2008年的數據爲例,員工繳納20%,企業繳納14.5%。公積金貸款利率也非常低。此外針對特定購房者還會給予額外補貼。
4、合理的住房分配制度。
新加坡組屋的分配制度主要是三種結合,抽簽制、訂購制和直接選購。
抽簽制:供不應求時使用,避免人爲幹擾。
訂購制:先向建屋局提需求,等建房計劃,適合住房需求不太迫切的人,但能滿足個性化需求。
直接選購:分配滯銷組屋。
在住房短缺問題基本解決之後,新加坡及時開放了轉售市場,價格需接受指導。
二、深圳的現實困難
新加坡可以一張白紙上畫一個成功的住房制度,深圳特區已經建設了40年,住房問題日益嚴峻,困難程度遠非新加坡可比。
供需和分配難題
新加坡組屋只分配給本國公民,且入籍門檻極高,人口總量穩定。基本上解決的就是存量住房缺口問題就行了。
深圳在這方面的困難要大得多。深圳只是中國的一個城市,落戶門檻極低,每年吸引幾十萬人口。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人口從30萬猛增至2500萬,(常住人口1400萬,實際管理人口2500萬)。
如此龐大的人口增量面前,政府要兜這個底,住房需求測算、房價房租測算、制定住房分配方案等方面都是很大的難題。
深圳住建局房地産業處呂增學曾表示,深圳1400萬常住人口,雖然有各類住房1065萬套(間),但商品房政策性住房和保障房占比僅有21%,也就是224萬套。深圳住房自住率僅有24%,如果按實際管理人口2500萬計算,住房自住率則更低。
深圳提出,到2035年要建設170萬套住房,其中保障房(人才房、安居房、公租房)不少于100萬套。其中公租房約34萬套,不過目前深圳公租房輪候人數已超30萬,而且還在動態增長,到2035年,實際需求應該遠大于34萬套。很多人已經等了3年以上,深圳的公租房等候難度已經比肩香港,跟新加坡差距太大。至于安居房和人才房了,刨去只租不售部分,剩下能用于出售的部分,也並不太多。
土地方面
土地才是重中之重。
深圳在很長時間內都遵循”重工商輕住宅”的土地供應邏輯,住宅用地常年占比不足20%。過去十年多,住宅用地不足工業用地的一半。
2019年深圳計劃供應1200公頃,居住用地占比僅有150公頃,占比僅爲12.5%,商業用地和産業用地達到了355公頃是宅地的2.5倍。
其結果是宅地節節攀升,房價節節攀升,寫字樓大量空置。
任澤平統計顯示,目前深圳居住用地占比僅有11%,而倫敦紐約東京等城市居住用地都超過50%。
深圳安居集團成立于2016年10月份,承當了保障房建設的重任,它對標的就是新加坡的建屋局。但是安居集團拿地條件卻沒有新加坡建屋局那麽優越。它只能去公開市場招拍挂去拿地,雖然安居集團資金來源于政府,但一堆開發參與競爭,最終拿地價都不便宜。
而且深圳土地供應總量就這麽多,保障房多,商品房就少,後者價格就很難壓得住。
根據規劃,深圳可供開發的土地面積僅剩20平方公裏,僅靠招拍挂增加保障房供應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深圳要蓋保障房,實現60%人口的覆蓋,低價土地資源怎麽來是個大問題。
在解決低價土地供應問題時,新加坡采取的措施是法律授權,強制推進拆遷補償;而在深圳,關于天量的小産權房,只明確了一點:永遠不可能轉正。但這一表態也就是保持現狀,不去動它們,但想要獲取土地,也就不可能了。
深圳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60%市民購買或租賃政府蓋的房子。那麽問題來了,深圳能複制新加坡模式嗎,哪怕6成人全租住在政府的房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