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直接開到更多人的住家門前,加上去年有大批舊車的擁車證期滿,促使較多原本擁有多過一輛汽車的車主放棄其中一輛車。
陸路交通管理局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擁有多過一輛汽車的車主比率下降到約6%,比2010年至2015年間的6.8%,減少了0.8個百分點。
此外,擁有多過兩輛汽車的車主則持續不到1%,與前幾年的比率不相上下。
新躍社科大學高級講師樸炳俊博士相信,地鐵網絡建設更密集,是推動這些“多車族”放棄其中一輛車的最大動力。
他受訪時指出,去年全線通車的濱海市區線途經好些“有錢人”居住的地區,讓更多人切身體驗到地鐵開到住家門前的便利。
他透露,有一名住在山景(Hillview)站附近的友人,去年就放棄原本駕駛的寶馬轎車,改搭市區線到市區上班。“這個朋友就住在地鐵站旁,只需走幾分鍾路就可以搭地鐵上下班,又無需擔心會交通阻塞或找不到停車位。”
家住勿洛、在市區工作的郭瑞興(38歲,數碼行銷經理)的汽車擁車證去年8月到期後,他放棄擁車,改搭地鐵代步,趕時間時就叫私召車。
他說:“擁車證成價還是很高,買新車不劃算,而且孩子也比較大了,我們全家一起出門就搭地鐵或叫優步(Uber),較方便又省錢。”
除了地鐵的利好因素,截至去年底,車齡介于8至10年的汽車共有近15萬7000輛,占汽車總數的25.6%,即每四輛舊車,就有一輛的擁車證快滿10年壽命。
有好些車主因此選擇殺車。截至去年底,公路上的私家車共計約50萬2200輛,比前年減少0.4%,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爲落實“減少用車”(car-lite)的目標,政府不斷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改善往來地鐵站和巴士站的“第一及最後一英裏路程”(first and last mile journey)的銜接性,也從本月起把汽車常年增長率降爲零。
但過去各項調查顯示,約有三分之一的駕車者表示,盡管用車開銷增加或有其他較便捷的出行選擇,他們還是不會放棄擁車。
陸交局因此將展開研究,要進一步了解這些“車俘”(car-captives)對不同交通工具包括私家車、公共交通和共享代步工具的看法、行爲和心態,以及造成這些看法的根本原因。
發言人受詢時說:“這將有助引導陸交局探討如何鼓勵人們轉向公共交通、共享及活躍通勤交通方式。”
學者:共享經濟改變年輕一代擁車觀念
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德纮博士認爲,共享經濟模式正逐漸改變年輕一代對擁車的觀念。
“要出門時,使用手機應用隨時可以叫到車,會讓人們逐漸減低對車的依賴,感覺年輕一代較實際,不是非得要擁車不可,反正有其他替代工具。”
新躍社科大學經濟系高級講師特斯拉博士(Walter Theseira)指出,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單靠改善公共交通並不能推動許多人改搭公交,相比之下,推行會影響用車開銷的政策作用會更大。這包括減少停車位、提高停車費和過路費,甚至是讓汽車負數增長等。
他說:“在許多城市如香港、東京和紐約,人們一般不會開車進市區,最大阻力是停車費太高,找不到停車位。但在新加坡,車價雖高,但用車的費用卻相對低,只要你買得起車,肯定就負擔得起這些費用。”
過去調查顯示,約有三分之一的駕車者表示不會放棄擁車。陸交局因此將展開研究,要進一步了解這些“車俘”對不同交通工具包括私家車、公共交通和共享代步工具的看法、行爲和心態,以及造成這些看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