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線第二階段沿線地鐵站周圍800米範圍內共有22所中小學。陸路交通管理局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前年4月市區線通車前,這些學校平日只有3337名學生搭公交,一年後人數增至4288人,增幅約28%。
濱海市區線第二階段地鐵線通車一年多,整體乘客量激增超過兩倍,沿線使用這條新地鐵線的學生更是增加近三成,不少原本由父母載送去學校的學生如今改搭地鐵。
市區線第二階段地鐵線在前年12月底開始啓用,沿線地鐵站周圍800米範圍內共有22所中小學。不少學生在過去一年裏改變他們的出行習慣,改搭地鐵往返學校。
陸路交通管理局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自市區線通車以來,沿線學校的學生乘客量增加約28%。
教師帶學生搭地鐵外出進行學習之旅
前年4月市區線通車前,這些學校平日只有3337名學生搭公交,一年後人數增加至4288人。市區線平日的平均乘客量也從前年10月的8萬3000人次,激增到截至去年10月底的27萬2000人次。
南洋女子中學校人際交流處處長黃敏敏指出,市區線爲該校學生和教職員提供另一個交通選擇。
她說:“自從新地鐵線通車後,已有一些同事不再開車,改搭地鐵上下班。我認爲這是非常好的開始。學校附近有了地鐵站,也方便我們多乘搭公交帶學生外出進行學習之旅,而不需包巴士。”
南洋女中積極呼籲師生利用公交,除了讓參加戶外學習之旅的學生搭巴士或地鐵,學校也參與陸交局推出的“跟著我上學”計劃,沿途安排手持指示牌的高年級學生爲學妹們引路。
該校校長與教職員外出用餐或開會時,也會盡量乘搭地鐵。
傍晚時段可避開交通阻塞
就讀于南洋女中一年級的關瑞恩(12歲)之前每天上學都由父母接送,自從市區線投入服務後,她一周會搭地鐵回家至少三次。她從學校附近的陳嘉庚站搭車到住家附近的山景站,只有四個站。
她說,父母從學校開車回家需約15分鍾,但如果碰上交通阻塞,車程就增加到約35分鍾。“學校課外活動結束後已經是傍晚6時多,交通很阻塞,搭地鐵比較快,約15分鍾就能回到家。”
從武吉班讓至梧槽(Rochor)的市區線第二階段地鐵線全長約16.6公裏,設有12個站。
根據陸交局較早前所公布的數據,這12個新地鐵站通車後,近65%的公交乘客因使用市區線而節省多達10分鍾的通勤時間,而15%的乘客則省下超過10分鍾。
個案① 改搭地鐵後上學時間減半
華僑中學高中一年級學生許家維(16歲)自市區線通車後,每天都會搭地鐵上下課。
在新地鐵線通車前,他從武吉班讓住家乘搭171號巴士到學校,車程約45分鍾。
他說:“武吉知馬一帶有至少三所學校,一碰到上學和放學時間就會出現嚴重的交通阻塞,我搭巴士有時甚至要花上一個小時。”
不過有了市區線之後,許家維從武吉班讓站到學校附近的陳嘉庚站,只需15至20分鍾,加上步行到學校的時間,不出半個小時就可到達。
“不少同學也改搭地鐵。以前搭巴士得在早上5時45分就起床,不然會遲到。現在可以多睡至少15分鍾,到了學校後,還有額外的時間自習。”
除了上學,許家維約朋友到市中心逛街時也會搭地鐵。“有了市區線,我的出行習慣改變了不少,現在出入更加方便快捷。”
個案② 教師夫妻放棄擁車搭地鐵
市區線第二階段線路通車後,孫子焜和麥婉雲夫妻倆在去年10月舊車的擁車證期滿後,決定不買新車,改以公共交通代步。
住在榜鵝的孫子焜(35歲)和麥婉雲(35歲)都在南洋女子中學校任教,之前每天開車上下班。但自前年底南洋女中附近的第六道(Sixth Avenue)地鐵站啓用後,兩人就考慮放棄擁車。
麥婉雲受訪時說:“擁車證成價不便宜是一個原因,但學校附近新地鐵站啓用後所帶來的便利,也是一股推動力。”
以往搭公交上班,孫子焜夫婦會從東北線榜鵝站乘地鐵到實龍崗站,再轉環線到植物園站,之後再轉搭巴士,全程耗時約75分鍾。
現在他們從榜鵝站搭東北線到小印度站,再轉市區線到第六道站,車程減至60分鍾左右。
麥婉雲說:“雖然省下的時間看似不多,但整體車程比較順暢便捷,最重要的是比開車更好掌控時間。”
她說,以前上班時曾遇上大塞車,原本半小時的車程變成了兩個小時的苦等。
孫子焜也指出,如果傍晚約6時下班,武吉知馬路一帶的交通非常擁堵,如今搭地鐵反而更快到家。
他們也不考慮以後再買車。孫子焜說:“新加坡面積不大,只要工作地點和住家附近有地鐵站,問題就不大。就算趕時間,還是可以選擇坐德士或預召私人車,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