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的5月,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再次在大選中贏得了勝利,獲得了國家的執政權,然而在這次大選中,人民行動黨僅僅以60.1%的得票率勉強勝出。
面對這個結果,人民行動黨的創始人,新加坡的總理,李光耀對這個結果表示在意料之中,他表示:“選民結構的變化,正在毫不留情地沖擊著我們。”
1、 艱難的獨立曆程
李光耀雖然是一名華人,但他從出生起就與新加坡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在見識到英國殖民統治下的新加坡後,他深深的意識到一個國家獲得獨立,獲得主權自由是多麽重要的事情。
于是他在英國留學期間,受到其導師的影響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出現了反殖民統治的傾向,並創立了人民行動黨。
畢業回國後,李光耀就開始著手准備新加坡獨立的相關事宜。當時的新加坡剛剛打退了日本殖民侵略者,英國殖民者就又卷土重來。
在經過長期的殖民統治和壓迫下,新加坡人民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同時受到世界的反法西斯和反殖民侵略意識的影響,新加坡人民在面對英國殖民者時要求獲得更多的自治權,李光耀也爲此而不斷奔波著。
1952年,李光耀在代表”新加坡罷工的郵差”與政府談判成功後獲得了工人的信任,在人民中建立了廣泛的群衆基礎,隨後他帶領人民行動黨在大選中以43個議席的成績獲得執政權,成爲了新加坡第一位總理。
此時的新加坡在不斷的爭取和奮鬥過程中,逐步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並邁向了自治的時代。
新加坡在獲得自治後,馬來西亞首相公開表達了想要將新加坡以及其他幾個東南亞國家合並起來,組建一個新聯邦的願景。李光耀在清楚了解馬來西亞首相的意圖並與其進行深入的討論和接觸後,決定在新加坡內部舉行全民投票,由民衆來決定新加坡的未來。最終,新加坡以71%的贊成票脫離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加入了馬來西亞聯邦。
這一切看上去都是那樣的順利,新加坡的人民終于可以呼吸一下沒有殖民者的新鮮空氣,可以感受一下沒有殖民者影響的自由的公民權力,李光耀也可以在爭取新加坡獨立的道路中緩一緩了。然而,這樣悠閑的日子僅僅在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後的一年就發生了改變。
由于李光耀和馬來西亞首相在政治經濟等多個方面有著不同的理念,同時馬來西亞政府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政策傾斜,導致雙方政府于1963年公開發生了沖突。這一事件成爲新加坡與中央政府之間爭端的導火索,隨後雙方的矛盾不斷激化和升級。
1964年,馬來西亞政府由于在處理印尼的對抗活動時沒有做好充足的准備,導致軍備預算並不充足,于是加大了對新加坡的稅收比例。同年,中央政府也以中國銀行支持馬來西亞共産黨的活動爲由而關閉了新加坡的分行。至此,雙方在經濟方面的矛盾一觸即發。
在政治上,新加坡與中央政府之間矛盾更加明顯。1963年,馬來西亞政府支持由馬來西亞政黨組建的聯盟黨在新加坡參與競選,企圖通過這種方式剝奪李光耀的執政權,進一步控制新加坡。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人民行動黨不僅以高票支持率穩坐政府大樓,同時還將原本屬于聯盟黨的選區搶了過來。雙方政府就此問題鬧的並不愉快。
次年,新加坡人民在受到印尼特務的挑撥後,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使得“馬來西亞人至上”的觀點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李光耀趁此機會向中央政府發難,希望政府能夠盡快正視不平等問題並做出相應的改善。
沒有想到的是,馬來西亞首相爲了防止華人影響馬來西亞的政治和經濟環境,決定將新加坡分離出去,于是在經過緊急投票之後,新加坡被126票贊成票投出了馬來西亞。
至此,李光耀在希望新加坡脫離殖民侵略者,邁向獨立的道路上獲得了成功,但是這個成功來之不易,甚至最後出現的結果也並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面對著被迫獨立的、綜合實力還十分弱小的新加坡,李光耀對未來感到十分擔憂。
2、 艱辛的建國之旅
被迫獨立後的新加坡面臨著很多問題:主權糾紛、住宅短缺、自然資源匮乏、國際壓力等等,這些問題無時不刻的提醒和催促著李光耀及其政府,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制定出政策,建設發展新加坡。
爲了獲得國際承認,新加坡作爲一個國家先後加入了多個國際組織,如聯合國、英聯邦等。同時根據自身獨特的地理位置,新加坡政府根據決定大力發展工業和經濟,重點培養制造業和輕工業,改善國內産業結構。此外,政府爲了吸引外資,在政策上給予國外企業更多的優惠。
這樣一來,新加坡國內的經濟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改善,不僅解決了國內失業率高的情況,同時提高了國民收入,拉動經濟增長,刺激消費,國內市場逐步恢複正常運轉。
爲了解決新加坡國內淡水資源短缺的情況,滿足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李光耀政府決定建立多個蓄水池來儲存淡水,同時啓用的海水淡化和循環再利用等技術來輔助解決,從而擺脫新加坡淡水資源需要進口的困境,也規避了水源供應單一化帶來的風險。
發展到今天,新加坡雖然在國際政治方面受到多個國家和組織的掣肘,生活空間相對狹小,但是它在經濟和其他領域有著卓越的成績。在上個世紀70年代,新加坡就憑借自己人民的努力和奮鬥一躍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並且在實現淡水資源自給自足的目標上不斷奮鬥著。
如果回顧新加坡從邁向自治到加入聯邦,再從退出聯邦獨自發展的過程,可以看到以李光耀爲首的,由人民行動黨組建的新加坡政府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
也許人們只能看到李光耀帶領自己組建的政府班子是如何在新加坡獨立後發揮作用,但同樣應當看到,在向英國殖民者爭取獨立的過程中,在加入聯邦後與中央政府的對抗中,新加坡政府無時不刻的在爲自己國家和人民爭取平等的權益。
此外,在李光耀任職期間,爲新加坡設計和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善的選舉系統、政府運營制度、公務員聘任制度等等,同時創新了多種政府管理方式,讓政府在治理國家、解決社會問題等多個方面更加民主公正,科學合理,迫使政府順應時代和社會的改變,提高自身執政能力。
可以說,如果新加坡沒有這樣強大的政府,那麽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
3、 清晰的未來發展
作爲老一輩新加坡人民,見證了新加坡這個國家艱辛的發展過程,證實了人民行動黨作爲執政黨的能力和實力,因此他們更傾向于相信由人民行動黨組建的政府能夠將新加坡帶到更好的未來。
不過,時代在變化,曾經參與新加坡建設人民也在老去。如今,站在新加坡曆史舞台上的是出生在和平時代、環境優渥的年輕人。
由于這些年輕人並沒有經曆過新加坡艱難的建國曆程,也沒有機會看到人民行動黨在帶領的新加坡人民爭取自身權利和獨立過程中展現的魄力,因此他們更傾向于發現現有政府在管理能力和政策制定等多個方面的不足,並且不斷的向政府提出要求,期待看到政府的改變。
基于這樣社會環境中,一些不滿人民行動黨一家獨大,希望新加坡像西方國家一樣改善政黨結構,實行兩黨制或多黨制的聲音出現在社會當中。
針對這樣的觀點,李光耀指出:”新加坡太小,只要一屆政府變得愚蠢,我們就全完了,國家將沉淪,化爲烏有。”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新加坡想要在未來得到更好更快速的發展,那麽就不能改變人民行動黨的執政地位。
從新加坡爭取自治走向獨立的過程來看,政黨與政府的命運息息相關,如果新加坡國內出現兩個爭奪執政權的政黨,同時政府不能脫離政黨單獨運營,那麽勢必在新加坡國內會出現政府部門頻繁更替的情況。
從而出現各個政黨爲爭取自己的權力而制定出不恰當的政策等現象,到那個時候,新加坡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白浪費了。
因此,無論新加坡在未來如何發展,無論人民行動黨在選舉中獲得席位有多麽艱難,新加坡都不能改變當前一黨執政的形式,不能更改當前的政黨政策。
只有這樣,新加坡才能避免再走一次艱難的建國之旅,才能逐漸實現政治和經濟發展的目標,才能有一個清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