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備軍人日後可佩戴智能配備,靈活進行個人體能預備訓練,更自主地規劃如何加強體能。
教育部長(高等教育及技能)兼國防部第二部長王乙康昨天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國防部開支預算時談及這項新嘗試。
武裝部隊本周起展開測試,在指定的武裝部隊體能訓練中心和健身中心讓戰備軍人佩戴智能配備,記錄個人體能預備訓練(IPT)數據。
這麽一來,戰備軍人無需按照武裝部隊規定的方式訓練體能,而可根據個人興趣或需求,靈活選擇騎車、跑步、舉重或間歇鍛煉等運動。只要智能配備記錄的運動強度及所消耗的熱量達標,就算完成了個人體能預備訓練。
個人體能預備訓練是一項讓體能欠佳的戰備軍人自願加入的計劃,他們得在一年內完成10次各長75分鍾的體能訓練。
王乙康說:“這是顯著的改變,可讓戰備軍人在強化體能方面有更多選擇、更方便,也更有自主權。畢竟,健康體能由個人掌控,而不是武裝部隊的責任。”
另一方面,軍人作戰性能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Soldier Performance)也將從今年起分階段讓軍人佩戴智能配備,收集他們訓練時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從多方面追蹤軍人訓練時的體能表現與反應,由此確保訓練能更安全及有效地進行,也讓軍人更清楚自己訓練時的狀態。
最初使用智能配備的有約150名軍人,軍人作戰性能中心之後將探討是否擴大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