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鐵網絡的擴大,營運成本也有所提高。公共交通理事會在新車資方程式中引進“網絡容量因素”,在常年調整車資頂限時也考慮公交網絡的客容量及乘客使用率,以反映營運成本。
不過,由于乘客量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穩定,啓用未滿18個月的新地鐵線不會納入考量範圍,以避免“網絡容量因素”(Network Capacity Factor)大幅波動。
公共交通理事會昨天(3月22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新車資方程式的改變,並指理事會可靈活決定在一段時間內把網絡容量因素分散開來,以減少對車資的影響。
網絡容量因素的計算方式爲,地鐵和巴士過去一年的總行駛距離,對比于乘客乘車的距離,通過公交客容量與乘客使用率的變化,反映營運成本的波動。其中,地鐵和巴士的比重在計算時各占一半。
公交理事會指出,若客容量的增幅高于乘客使用率,網絡容量因素將會是推高車資的正數,反之,乘客使用率若相對較高,車資或可下調。
除了引進新因素,新車資方程式將保留現有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ore Consumer Price Index)、工資變動指數(Wage Index)和能源指數(Energy Index),並同樣會扣除公交業者的生産力增長率。
不過,這些都根據市場變動而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新躍社科大學經濟系高級講師特斯拉博士(Walter Theseira)受訪時說,他相信網絡容量因素在來臨與近幾年的車資調整檢討中,都會是使車資上漲的正數指標。
他指出,政府近年來投入更多資源改善乘客體驗,例如增加地鐵和巴士趟次等,這些都會反映在網絡容量因素中。
“除非乘客量也大量提高,形成地鐵和巴士擁擠的情況,否則網絡容量因素應該不會出現負數的情況。當然,政府最終要做到的是乘客需求和投入資源兩者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助理教授範平正博士則告訴記者:“新車資方程式相當公平,在調整車資時能同時反映客容量和乘客量的變動,更有長期持續性。”
他也指出,新地鐵線可能會影響沿線巴士的乘客量,因此將來可能需檢討是否得調整網絡容量因素中地鐵和巴士的計算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