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受訪中小學生在賽後表示,文學常識題最具挑戰性。有華文老師建議,或許可以考慮列出部分出題範圍,讓學生可以做一些預先准備,增添他們的信心。
“華文大比拼”結合趣味與挑戰,多名參賽者表示文學常識題目最具挑戰性,但無論結果如何希望明年再來參賽。
首次參賽的南華中學派出了六名學生參賽。陪學生出賽的華文老師黃傑晖(36歲)受訪時透露,這次是學生主動表示想要參賽,並在3月學校假期積極爲比賽做准備,合作上網找出過去的考題當作參考,將考題分類後再搜尋相關資料。
“這是學生第一次參賽,不一定要拿獎,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借此機會,在准備的過程中接觸到課堂以外的中文知識。”
而不少受訪中小學生在賽後表示文學常識題最具挑戰性。
文禮中學中三學生鄒佳瑜(15歲)以及華義中學的中一學生謝巧娴(13歲)受訪時說,由于平時較少接觸中國文學,碰上有關詩歌等文學常識題便將她們難倒了。
鄒佳瑜說:“有一題要我們填上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詩詞,平時可能聽過但印象不深,我會嘗試多讀一些文學作品和報紙,加強我這方面的知識。”
謝巧娴表示,比起文學常識她更擅長翻譯。通過這次比賽了解自己的“短處”後,勾起她對了解中國文學的興趣,希望多讀一些詩詞和作者的故事,明年再來挑戰。
參賽學生:多讀報紙
有助應付試卷中題目
來自中國就讀文禮中學中三的李若菡(15歲)則透露,這是她第二次參加比賽,之前比較不熟悉本地生活用語,在跟朋友交流和上網學習之後,這次參賽感覺更加得心應手。
她還說,自己對翻譯比較不擅長,但因爲多讀報紙讓她得以應付試卷中的幾道題目。
“因爲平時讀報紙,有接觸到有關“MCE”(濱海快速公路)和“Bitcoin”(比特幣)的新聞,這次剛好就用得上了。”
首次參賽的光洋小學小五學生黃浩旭(11歲)告訴記者,看圖猜成語題目最有趣,讓他印象深刻。
帶領武吉班讓政府中學20名學生參賽的華文老師蔡紅(52歲)則說,比賽的宗旨是鼓勵學生多接觸華文華語,學生參考過去題型後對猜成語更有把握,因此她建議主辦方或許能考慮列出部分出題範圍,讓學生可以做一些預先准備,增添他們的信心。
“華文大比拼”除了繼續以好玩逗趣的方式激發莘莘學子學習華文華語的興趣,今年的決賽現場還會舉辦公開組問答遊戲,讓公衆贏取豐厚的商場購物禮券。
小學組除了獎杯和證書,冠軍隊伍可獲得2000元獎金;亞軍得1000元;季軍500元;優勝獎200元。初賽中積分最高的20名學生將獲得個人表現優秀獎,每人可得30元獎金及證書。
中學組方面,優勝隊伍將會獲頒獎杯和證書,冠軍可獲得3000元獎金;亞軍得2000元;季軍1000元;優秀獎300元(沒奪得前三名,但晉級半決賽的學校)。初賽中積分最高的30名學生一樣會得個人表現優秀獎,每人也會得到30元獎金及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