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上周開幕時,哈莉瑪總統代表政府發表政府施政方針,首次提到正視社會不平等現象。由于此次施政方針主要由第四代領導班子起草,如此突出不平等問題,顯示這是新一代領導人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因此,教育部長王乙康昨天參與政府施政方針的國會辯論,著重討論不平等問題時,自然引起普遍關注。
他強調的信息有兩個。首先,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新加坡不平等問題沒那麽嚴重:高收入者承擔我國絕大部分的所得稅,這些稅收有很大一部分通過政策轉移給低收入者。此外,龐大的中産階級也是健康的社會結構,因一系列包容性增長政策,使基尼系數不升反跌,顯示貧富懸殊問題改善了。
第二,隨著社會日趨成熟,社會流動有僵化迹象,身爲教育部長的王乙康提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發展學前教育、小六會考成績從總積分換成“八級”分等、中學科目編班計劃,以及規定中學保留兩成學額給非附屬學校的學生等。
這些是政府近年來已宣布的政策,有的已實行,有的則會在未來幾年裏生效。從某個角度來看,對于如此受矚目的課題,昨天的發言其實並未宣布任何創新或重大的新措施應對社會不平等現象,不過能清楚看到的是,改善教育制度仍是政府提高社會流動性的主要工具。上述政策是否有效,還需多幾年的時間才能做比較准確的判斷。
近年來,政府不斷強調發展學前教育,幫助弱勢孩童不輸在人生起跑點上,學前教育在去年的國慶群衆大會中甚至是李顯龍總理重點關心的三個課題之一。然而,撰寫《原來不平等長這個樣子》一書的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張優遠博士日前在亞洲新聞台網站上發表評論認爲,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不能是應對不平等問題的主要方法。
她擔憂的問題包括,現有教育制度重視孩童掌握閱讀與寫作技巧,這是對孩童能力相當狹隘的理解。此外,在學前教育投入更多資源,恐怕也會促使一些家長跟著投入更多以期自己的孩子勝在起跑線上,導致競爭變得更激烈。更重要的是,若政府重視學前教育中的平等性,卻沒有決心在之後的教育階段進行改革,未來教育制度産生的學生終將擺脫不了社會階級不平等的梏桎。畢竟,一個新加坡人的求學生涯很長,平等的學前教育是好的開始,但影響始終有限。
以教育改善不平等問題,就必須正視英語諺語中說的“房間裏的大象”,也就是那些顯而易見,卻常常被集體忽略的現象,例如經常引起爭議的小一報名程序中的2A(1)階段,就被視爲激化社會不平等的問題之一。反對者指出,出身名校的父母可在這個階段在母校爲孩子報名,在某種意義上形成“名校學額世襲制”。
此外,教育部如今雖然規定中學須保留兩成學額給非附屬學校的學生,但反過來也代表學校可保留多達八成學額給附屬小學學生,比率依然偏高。精明的父母不難看出,若一開始把孩子送入“對的小學”,他們未來升上著名附屬中學和高中的路也會順一些。王乙康昨天的演講中也提出這個問題,他說:“一些學校因曆史、文化和課程緣故,有較高比率的學生來自高收入群。這引起了關注,一些校長這些年來也公開表示擔憂。”
哈莉瑪總統在政府施政方針中強調要“大膽改革”,王乙康昨天則補充說明改革不能“魯莽地大膽”,而是要做到膽識與智慧兼具。在第四代領導班子中將自己定位爲改革者的王乙康,接下來能否解決教育制度造成不平等現象的深層問題,將備受國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