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
論市
周文龍
在這資訊發達的年代,股民只要上網搜索就能把公司的“前世今生”查得一清二楚。經營不善的公司即便改名爲“萊佛士”,企圖“整容”重來,但若實際經營和未來的發展策略並沒有顯著改進,它還是無法挑起股民的投資欲望。
我想,在新加坡從事公司命名和改名的工作,應該是相當輕松、簡單吧。
因爲無論是哪個行業公司,或是規模不論大小的公司,只要叫“萊佛士”包准沒錯。
本月初,目前停牌的本地上市公司“中國纖科”(China Fibretech)宣布,它正爭取獲得中國一家國有企業注資1000萬元,期望能恢複交易。
有了中國國有企業的注資,這家公司有意從化纖加工業務轉型到基礎建設,並把公司名稱改爲崍佛士建設投資控股(Raffles Infrastructure Holdings)。
此前,另一家上市公司建和軸承(Kian Ho Bearings)因股權轉手至萊佛士聯合私人公司(Raffles United)和擴大業務範圍,也改名爲萊佛士聯合。
加上原來的兩家“萊佛士”公司——萊佛士教育(Raffles Education)和萊佛士醫療集團(Raffles Medical Group),本地共有四家“萊佛士”上市公司,形成一道有趣的萊佛士企業風景線。
如果把2006年除牌,擁有萊佛士酒店和瑞士酒店(Swissotel)等品牌的萊佛士控股(Raffles Holdings)也算在內,萊佛士企業風景線就顯得更壯觀。
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的商業注冊和信息檢索系統Bizfile顯示,除了上述上市公司,以“萊佛士”爲名注冊公司赫然超過500家。
出名出事公司皆是萊佛士
衆多毫無關聯、來自不同行業的本地公司,不約而同以“萊佛士”命名,背後可能是一段特殊故事。
幾年前訪問萊佛士醫療集團創始人呂俊旸,談到公司名字的來源時,他說自己出身貧困,憑著個人努力,有機會順利考入萊佛士書院,當時學院學習氛圍濃郁,對他的人生和事業起著積極影響。因此,公司以萊佛士命名,除了表達對母校的感激之情,也希望公司能對社會公衆帶來積極影響。
但我相信,很多公司以“萊佛士”命名,主要原因是這名字是新加坡的金字招牌,幾乎等同于新加坡優良品質保證。
說起新加坡的曆史,免不了都要提到萊佛士。以萊佛士命名的學校、街道和機構比比皆是,包括萊佛士書院和城市地標“來福士城”(Raffles City)。
因此,雖然許多公司跟萊佛士沒什麽曆史淵源,但是它們仍選擇套上這三個字,以沾上一點光。
只不過在這陣子公司取名“萊佛士”,或許不是一件好事,因爲有兩家萊佛士上市公司傳出負面新聞消息。
首先是去年9月,萊佛士教育第二大股東黃鴻年和公司主席兼總裁以及第一大股東周華盛起爭端,黃鴻年投下620萬元擴大股權,但萊佛士教育宣布私下配售9500萬股新股,攤薄了黃鴻年股權。由于周華盛拒絕透露認購投資者資料,黃鴻年動議革除周華盛的主席及總裁職位。
接著是本月萊佛士聯合和子公司的多名董事與高層因涉嫌觸犯證券與期貨法令案件,被商業事務局調查。
出名的公司是萊佛士,出事的公司也是萊佛士,一切似乎都是萊佛士惹的“禍”,令人不禁好奇,取名或改名萊佛士是否有用呢?
公司改名首日往往股價上揚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新加坡,在香港和中國等地,公司名字相似或改名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香港一份財經報道指出,當地上市公司約2000家,平均每年有超過120家上市公司改名。這些公司改名的原因包括業務轉型、被借殼或易主,以及想扭轉形象等。
其中,一家原來叫盛明國際的公司,因收購了持有香港本土券商平安證券的公司,在2015年把公司股票中文名稱改爲平安證券集團(控股)。
由于這家公司與保險集團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證券“相撞”,結果每當中國的平安證券宣布重大事項時,香港的平安證券集團(控股)的股價也會出現劇烈波動。前年6月,中國平安宣布把平安證券放到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時,平安證券集團(控股)股價就一度上漲接近30%。
在中國,據媒體統計,截至2017年底,共有1479家上市公司改過名稱,有39只股上市以來改名次數超過五次,這些公司改名首日往往會引發市場追捧炒作,股價上揚超過一成。
在商界,公司起名改名向來是件大事。公司起用市場熟悉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名字,不排除會造成投資者混淆,短期內可能産生刺激作用,但長期而言,這對公司塑造鮮明的品牌形象未必有好處。
說到底,公司名字雖然重要,但公司的股價最終還是反映在它的基本面。特別是在這資訊發達的年代,股民只要上網搜索,就能把公司的“前世今生”查得一清二楚。因此經營不善的公司即便改名爲“萊佛士”,企圖“整容”重來,如果公司的實際經營和未來的發展策略並沒有顯著改進,它還是無法挑起股民的投資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