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點燈
撒紮德11歲從孟加拉來到新加坡求學,爲了學好英語煞費苦心,過程中他也開始傳授孟加拉客工英語,幫助他們面對工作的挑戰。
撒紮德考上南洋理工大學,遇上志同道合的合夥人,正式注冊社會企業SDI學院,
以六種語言向來自孟加拉、中國、印度等國家的客工授課。
“對他們而言,這是生與死的差別。”
小時候初到本地,因爲英語跟不上而連降兩級,撒紮德深知在新加坡不學好英語會面對諸多困難。對每日面對高危工作環境的外籍客工來說,讀不懂、聽不懂英語指示,更可能導致嚴重傷亡。
因此他從中學開始,就立志以最直接的方式去幫助客工,通過教英語讓他們能更好地融入本地。
撒紮德(Sazaad Hossain,24歲)是社會企業SDI學院(Soci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Academy)的發起人。他11歲從孟加拉來到新加坡求學,其他成績都名列前茅,但因爲英語不過關必須降級。
看華語電視劇苦學英語
年少的他爲了學好英語煞費苦心,甚至還突發奇想,想出看華語電視劇學英語的妙招。完全不懂中文的他要看懂劇情,必須緊盯英文字幕,完全不能靠聽的,因此對英語單詞的掌握突飛猛進。
他笑說:“我和華人同事的童年應該是一樣的,小時候愛看《荷蘭村》和港劇《真情》。”
喜歡結交朋友的撒紮德在本地結識了不少同樣來自孟加拉的客工朋友,其中四五名客工跟他關系特別好。熱情好客的客工哥哥們經常邀請他到客工宿舍玩耍,節慶期間還會邀請他一起慶祝,請他吃飯。
客工朋友也主動要求他傳授英語,幫助他們在工作時更好地溝通。撒紮德也非常爽快,雖然自己沒有教材,但無論如何在學校上過課,也曾經從零學起,于是義不容辭當起了小老師。
幾個人不挑剔,在公園的長椅上就上起了課。四五個學生慢慢增加到十幾個人,後來公園也很難容納那麽多人了。
讓撒紮德反思如何將業余教學轉換成更嚴謹課程的,是發生在友人薩熱瓦(Sarwar)身上的慘痛意外。
有客工不谙英語嚴重燒傷
他憶述:“薩熱瓦不是完全不懂英語,但是一知半解。有一次他在修理冷氣機的時候,有液體泄漏,他居然用手去捂。結果他的手被嚴重燒傷,後來必須截肢。其實進行修理工作之前是有安全講解的,但是他聽不懂。少了一條手臂不能工作,也就只能被遣送回國。”
朋友的悲慘遭遇讓撒紮德痛下決心,要改變本地客工的處境。
那年恰逢他高二,就讀于聖安德烈初院,必須應付A水准考試。然而,他還是在那段時間全身心投入英語教學的研究當中。雖然沒有完全放棄學業,但成績一落千丈,這讓他的父母非常擔心。
“他們完全不同意。”
撒紮德有些好笑地說:“我們倒沒有吵架,但是他們明示暗示說過好多次。我沒有聽,我知道我要做什麽,也知道我要做的事情有多重要。”
父母也曾經問過,不肯放棄可以理解,但爲什麽不能把計劃暫時緩一緩,等考完A水准再繼續呢?畢竟這是十幾年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
“一年的努力或許會爲了帶來好成績,讓我上一所好大學。可對客工而言,這是生與死的差別。一想到這一點,我就一刻也不想停下來。”
向企業宣傳英語課程 希望客工來上課
爲專心研究教學方式,撒紮德暫停教授業余的英語課。他開始翻閱大量海內外的教學材料,並花了整整8個月書寫材料。
後來,撒紮德考上南洋理工大學,更遇上志同道合的合夥人瑪納斯(Manas Punhan),也正式爲SDI學院注冊。
他們經常到客工聚集地宣傳英語課程,目前也與企業接洽,希望公司能送客工前來上課。在他們的努力之下,學院已教過6000多名“學生”。
客工分期付款繳付學費
撒紮德說,公司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將學生人數增加至1萬人以上。目前,學院提供的英語課程分爲三個等級,以六種語言向來自孟加拉、中國、印度等國家的客工授課。
爲保證教學質量,學院提供的課程不是免費的,教師也以正常薪資聘請,但每班有幾個義工幫忙協助導師。
客工每個周末到南洋理工大學“創意之室”(The Hive)上課,四個月的學費爲235元。這個價格比市場上的競爭者低最少三分之一,可還是有客工支付不起。撒紮德因此推出分期付款制度,讓客工在登記時先付35元,之後再每月支付50元。
即便這樣,依然有客工不肯還學費。撒紮德無奈道:“我們沒有辦法不讓他們學習,因爲這就違背了我們最初開班授課的初衷。但是沒有學費,我們很難經營下去。”
撒紮德寄希望在接下來和企業的合作,希望公司能分擔客工的經濟壓力。
另一方面,學院也與孟加拉、馬來西亞以及德國有關人力部門合作,安排外籍員工來新之前,先在他們自己的國家接受培訓,學習簡單的英語。
撒紮德說:“我們將課程內容傳給中介公司,這樣也可以吸引更多當地工人來新工作。”
突破語言大關發揮所長
學院提供的課程讓許多外籍勞工獲益,許多勞工在突破語言大關之後,把握機會進修,考取專業文憑,在職場上得以發揮所長。
學院也將許多如男女平等的正面價值觀通過情景教學傳授給客工。撒紮德希望客工回國以後,也能向身邊的親友灌輸這類價值觀。
SDI學院接下來將會與人力部合作,在外籍勞工抵達新加坡之後,爲他們舉辦全天的迎新會,歡迎他們來到本地之余,也向他們介紹一些本地人的習慣。
學院經常舉辦各類活動,讓身在異鄉的工人更有歸屬感。在剛過去的6月3日,他們也舉辦了集體開齋活動,與學生共慶佳節。
小啓
你身邊有不平凡的好人好事嗎?如果希望《聯合早報》采訪報道,請提供更多資料給我們,電郵是:[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