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學家莫哈莫指出,由于新加坡四周環海,有助調節氣溫,即使熱浪來襲,情況料不會像東亞等地那麽嚴重,熱浪期間的最高氣溫在短期內相信不會破40攝氏度。
鄧玮婷 報道
歐美和東亞區域最近遭熱浪襲擊,中暑身亡事件頻傳出,不過熱浪在熱帶地區較罕見,本地氣象學家指出,我國即使遭遇熱浪,情況預計不會像日本和韓國等地般嚴重,氣溫料不會破40攝氏度。
根據新加坡氣象署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自1980年代,即新加坡持續收集氣象記錄起,我國曾在1983年、1998年、2010年和2016年,六次遭熱浪襲擊,最短的維持三天,最長的有13天。而單在1983年3月至4月間就發生了三次熱浪,其中,當年4月17日,登加一帶的最高氣溫達37攝氏度。這也是至今爲止,本地最高的氣溫紀錄。
氣象署高級研究科學家莫哈莫· 伊克瑪爾·哈欣博士(Muhammad Eeqmal Hassim)昨天(8月10日)受訪時說,熱浪是指長時期的異常高溫現象,情況可持續幾天至幾個星期。在我國,熱浪的定義爲每日最高平均氣溫連續三天達至少35攝氏度,期間的每日平均氣溫則至少29攝氏度。
他說,中和高緯度地區的天氣主要受高氣壓和低氣壓系統的運行控制,當高氣壓系統在一個地區長期停留,就會形成熱浪。而受地理形勢影響,北大西洋和東亞是最有可能出現熱浪的地區。
至于新加坡等處于熱帶地區的國家,東北和西南季候風的循環是驅使該地區天氣變化的主因,有基于此,熱浪出現的導因有別于上述溫帶地區。
莫哈莫說,過去的記錄顯示,新加坡一般是在經曆強烈的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後,才會出現熱浪。他舉例說,新加坡發生上述熱浪年份的前一年,即1982年、1997年、2009年和2015年,都曾出現強烈厄爾尼諾現象,其中,1982年、1997年和2015年的現象是史上最嚴重的幾次。
“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雨水將減少,氣候會變得幹燥……而且,熱浪在熱帶地區往往發生在3月至5月間,正逢季候風交替期。這時候,空氣沒有什麽風。少了雨,雲和風,太陽將直射土地,加熱情況會更劇烈。”
莫哈莫也提到,由于熱帶地區的濕度偏高,公衆感受到的氣溫可能更高。城市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也會加劇熱浪的情況。
不過,莫哈莫指出,由于新加坡四周環海,有助調節氣溫,因此,即使熱浪來襲,情況料不會像東亞等地那麽嚴重,熱浪期間的最高氣溫在短期內相信不會破40攝氏度。
年底有六七成概率 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氣象署說,根據國際預測模型的資料,今年底有60%至70%的概率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但強度料不高。
換言之,本地明年相信不會出現熱浪。
莫哈莫說,預測儀器最早可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前六個月預測到,但熱帶地區的熱浪最早只能在它出現前三天才能預測到。
然而,他指出,新加坡的基礎設施都能應付高溫,冷氣設備也較普及,因此,熱浪即使來襲,對我國影響不大,“只是公衆會覺得天氣比起平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