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清楚、董事會成員背景多元,以及政府的財政架構清晰等,使我國管理儲備金模式成爲值得全球學習的榜樣。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昨天在面簿上分享了英國《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內容分析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以及淡馬錫控股如何管理我國的儲備金。文章認爲,新加坡的模式,值得其他政府效法。
《經濟學人》指出,全球政府的投資工具擁有超過20萬億美元(27.5萬億新元)資金。一直以來,各國政府在管理這些資金時面臨諸多困難。一些因政客的揮霍而被耗盡,有的則在選擇國內或海外投資時舉棋不定。如何避免朋黨主義以及說服其他國家有關資金與外交目的無關,同樣是長期的掙紮。
與其他國家相比,新加坡的表現不錯。《經濟學人》估計,我國的基金資産規模約爲7700億美元。按美元計算,過去20年每年的回報大約是6%,略高于指數投資組合;大約三分之二的資産是股票,三分之一是債券。
這些基金的收入貢獻政府支出的五分之一,不僅沒有弊案纏身,在中國和西方國家也享有良好信譽。
基金管理仍有不足之處
《經濟學人》認爲,首要的原因是分工清楚。金管局管理2900億美元的流動儲備金,GIC所管理的資金規模大約是2500億美元,以長期、多元的海外投資組合爲主。投資控股公司淡馬錫管理其余資金,四分之一的投資組合是新加坡的企業。
其次,這些基金的董事會成員背景多元,包括官員、政治人物和各個領域的首領。咨詢委員會和職員由外國人組成的占比也頗高,淡馬錫和GIC大約37%的職員是外籍人士。
我國政府的財政架構清晰是儲備金管理得宜的第三個原因。在憲法的保護之下,政府每年只可動用占淨儲備預期長期實際收益(real return)的最多五成。這是爲了確保儲備和收入占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率長期維持穩定。《經濟學人》估計,這個比率大約是GDP的220%,與1997年一樣。
不過,《經濟學人》認爲,這些基金的管理模式仍有不足之處,例如無意義的複制所帶來的風險。今年6月,GIC和淡馬錫都投資了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2007年至2008年,兩家基金都投資了數家西方國家的銀行。
《經濟學人》指出,全球政府的投資工具擁有超過20萬億美元資金。一直以來,各國政府在管理這些資金時面臨諸多困難。一些因政客的揮霍而被耗盡,有的則在選擇國內或海外投資時舉棋不定。如何避免朋黨主義以及說服其他國家有關資金與外交目的無關,同樣是長期的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