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惜薇 藍雲舟 報道 [email protected]
新加坡獨立至今只有三位律政部長——巴克、賈古瑪和尚穆根,而現任部長尚穆根(59歲)主掌部門已經10年。爲此,當律政部原第二部長英蘭妮卸下職務,該部門引進原後座議員唐振輝(49歲)爲高級政務部長時,難免有人猜測這名馬林百列集選區議員才是最有可能接掌律政部的人選。
把問題抛向這位原高級律師,他淡定地提醒記者,他不久前才正式加入政府機關,然後一口氣細數他要優先做的六件事。
“最遲加入政府的人是我,我7月才就職,在政府機關還不到六個月,現在就談這個言之過早。重要的是:優先在新環境裏站穩腳跟、安定下來、熟悉這裏的作業方式、熟悉經常得接觸的利益相關者、了解職務的方方面面、吸取種種經驗。”
兼任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的唐振輝接著說:“身兼兩職使整個過程更具挑戰性,我不能全時間投入一個部門的工作,恐怕還需要更多時間適應。”
初入行師承尚穆根 加入律政部再次師徒合體
唐振輝2011年踏入政壇,他初當律師時,師從尚穆根。談到如今又有機會與師父共事,他說:“部長在這裏的做法是,他讓我參與他所做的每件事,只是參與程度不同而已。我認爲他給我頗長的學習跑道,讓我吸取制定政策的種種經驗,讓我接觸不同的利益相關者。”
過去以律師名義提出反饋,現在卻成爲接收反饋的一方,唐振輝認爲身份雖然不同,但兩者仍屬同一個生態系統,同樣的法律知識能夠派上用場,只不過必須應用不同的觀點。
他以11月處理修改訴訟費計算方式的建議爲例,指出正因爲尚穆根和他曾是律師,更能了解律師和訴訟雙方的想法,才能迅速地正視大家的不滿。
爲簡化訴訟程序和提高效率等,由最高法院上訴庭法官鄭永光領導的民事司法委員會(Civil Justice Commission),不久前建議修改訴訟費計算方式,采納“分層訟費”(scale costs),把律師費跟索償額挂鈎。視索償額多寡來限定律師費用,律師費相等于索償額的某個固定百分比,金額越高律師費自然也越高,但是增幅會遞減。
提出建議後,不僅律師大爲不滿,也有民衆擔心就算案子提早了結,也還是要支付固定的費用。經過數次與幾百名律師舉行大會後,律政部決定取消這樣的做法。
唐振輝說:“我們要確保所制定的政策不能只是‘看起來不錯’而已,它們是會在下遊産生具體影響的……了解可如何提供法律服務、應該如何提供服務,才能提升新加坡作爲法律中心的能力。”
他認爲,法律服務是金融與銀行等行業的堅強後盾。“如果沒有妥善的法律服務、沒有法制、法院不能妥當運行,國家就不能吸引各種商業到這裏來。”
他說,新加坡的司法在過去五六年裏經曆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其中不僅涉及民事和刑事領域,也包括家事司法。
此外,爲進一步提升新加坡作爲法律中心的地位,我國不僅10多年前就開始致力于壯大仲裁規模,目前也積極加強調解等方面的能力,同時積極探討如何與中國和其他國家,共同爲“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構建一套符合“一帶一路”需求並具國際公信力的爭端解決機制。
努力學習華語
唐振輝透露,尚穆根和他下月將到中國出席會議,尋找合作機會之余,也同當地負責律政事務的官員接洽。
既然須與中國官員打交道,唐振輝的華語能力如何呢?
“我的華語程度與我的淡米爾語程度一樣。”唐振輝幽默地回答。
他說,從政初期曾設法上華文課,但由于覺得很難同時兼顧事業與學習,“無法每星期定時上課”,很快地就不再上了。
“但我還是努力嘗試,包括在選區活動上用些簡單的華語。華文華語是我希望能取得進步的事項。”
采訪結束後,唐振輝發短信感謝記者的采訪,也不忘附上“新年快樂”的華文祝語,可謂身體力行。
唐振輝:政治職務者 明年角色更吃重
律政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唐振輝認爲,明年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各部門開支預算時,所有擔任政治職務者都會“扮演更顯著的角色”。
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日前透露,國會撥款委員會明年辯論交通部開支預算時,兩名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將負責領導相關工作,他只會從旁支持。
被問及律政部是否會有同樣的安排,他又是否曾就這事同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討論,唐振輝表示並沒有這麽做。
不過他說,從相關的策劃過程就可看出各個擔任政治職務者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可以預料所有擔任政治職務者,就算不是發揮更大的作用,也肯定會在辯論時扮演更顯著的角色。”
唐振輝接著說:“這不僅僅關乎在國會的發言時間,也是幕後所耗的精力,策劃種種演講中會提及的政策。”
對抗假信息 科技公司是把關關鍵
科技公司在信息把關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確保網絡空間信息准確也符合它們的利益。
律政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唐振輝指出,科技公司掌控網絡社交媒體平台,也有能力制定和控制相關的內容,因此應爲網絡空間信息的准確性負起責任。
唐振輝說:“科技公司在這方面確實肩負重任,對于這點它們也並非不同意。”
此外,社交媒體作爲讓人與人聯系的工具,如果充斥假賬戶和由機器人程序專門散播假信息,那就不符合科技公司設立這些平台的用意。
“認清了這點,那我們要放眼的問題是,要把界限劃在哪裏。對此,我們必須十分明確,這樣在我們指出假信息案例,要求科技公司撤下時,假信息才會被撤下。我們也要關注,如何防止假信息迅速散播。我們正與科技公司探討這些問題……無可避免的,科技公司在這過程中要發揮很大的作用。”
相比今年初,國人對假新聞的意識已提高了。唐振輝說,國會特選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上有來自不同領域、年齡層和社會背景的國人和海外專家從各自觀點闡述對假新聞的看法,這加深公衆對假新聞這個課題的認識。
此外,國內外的網絡安全和資料泄露事件頻發,都強調了媒體通識的重要。今年6月,新保集團遭受網襲,約150萬名病人資料被盜;面簿和萬豪酒店也分別在9月和11月透露,它們的系統遭入侵,導致用戶賬號被侵入或顧客的個人資料失竊。
唐振輝說:“這一切加在一起,提高了國人的意識,那就是不能把網絡安全及在網上所見到的信息當作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