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卸任總理後,李光耀在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的邀請下開始整理自己的回憶與文論,將新加坡建國曆程、經曆過種種危險、這個彈丸小國的特殊脆弱性,以及他對國際大事的真知灼見,凝聚成冊付梓出版。
《李光耀回憶錄》《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李光耀觀天下》這些著作應運而生,成爲後人汲取這位政治家智慧的重要素材。
但多數人並不知道,在李光耀卸任前,《聯合早報》就爲他推出過一本200多頁的冊子、集中收錄他在那個國際局勢動蕩的年代對中國大陸、香港與六四事件的看法。這本《李光耀看六四後的中國·香港》出版于1990年8月31日,分中英語兩個版本,是本報推出的第一本“李書”。
談到該書的緣起,其主要推手、當年的早報執行編輯、後來掌舵本報十余年的前總編輯林任君十分感慨:“當時沒有經驗,書問世不久就賣斷貨,也沒有再版。”
林任君受訪時憶述,1990年他作爲隨團記者隨時任總理李光耀出訪歐洲,每到一個地點,外國媒體或是出席公開討論會的商界、學界領袖,幾乎無例外都會要求他分析六四後中國和香港的局勢。
林任君記得,李光耀以他一貫直言不諱的坦率作風,對所有問題一一加以解答。
然而,礙于隨行記者時間以及報紙篇幅有限,李光耀的精彩回答往往無法在隨後的報道中完整呈現。于是,林任君回國後,向報社提議將這些言論集合成冊,催生了《李光耀看六四後的中國·香港》。
該書收錄了1989年6月5日李光耀以總理身份對天安門事件發出的聲明,也集合了隨後一年多,李光耀接受日本、香港、英國、法國、西德等媒體采訪的記錄,還有他在瑞士、德國、巴黎出席討論會時,對六四事件所發表的看法。
林任君指出,在那些討論會與論壇上,李光耀有關六四的言論並非有備而來,而是在被問起時才回答。李光耀直言北京應該采取其他方法處理問題,但他也直言不諱地批評“學生未免太沖動”。
李光耀:沒人能改變鄧小平想法
在柏林圍牆倒下、東歐劇變、西方國家集體制裁中國、香港對大陸前途極度悲觀、中國改革開放遭受重挫、西方甚至有言論認爲中國將在幾年內垮台的時代氛圍中,李光耀公開而准確地預言,中國不會停滯不前,中國將在幾年內重新采取六四以前嘗試推行的大部分經濟政策,但改革的步驟將更謹慎。
李光耀深信中國不會走回頭路,《李光耀看六四後的中國·香港》記錄了他告訴香港媒體,與中國大陸對抗有害無益;他告訴西方國家經濟制裁不會使中國改變,“沒有人能改變鄧小平的想法”。
這些在當年與國際輿論相悖的言論,結果都一一應驗。1992年,鄧小平以南巡重啓了改革開放,此後更大規模地吸收國際外資。在南巡之後,中國政府官員也大規模到新加坡參訪“取經”。
根據公開資料,李光耀和鄧小平的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88年9月,在1989年及以後兩人並無再會。但是兩個政治家的惺惺相惜之情不是基于見面次數多寡,而是基于雙方共有的高度務實政治理念、強悍的性格,以及對各自國家、人民的強烈責任感。
在南巡期間跟隨在鄧小平身邊記錄他談話的深圳媒體人、《深圳特區報》前社長吳松營2011年接受本報采訪時透露,在南巡中,鄧小平曾提到李光耀在1989年後對中國的支持。
鄧小平當時說:“(新加坡)支持我們對89年春夏之交那場政治風波的處理。李光耀是有功勞的人。”
【遠見與踐行——李光耀獲頒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