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40年,尖峰時段90%的“走、騎、搭”路程將能在45分鍾內完成,並有90%國人將能在20分鍾內往來最靠近的鄰裏中心。
在市鎮內不論是到哪裏,路程只需不到20分鍾;往來新加坡不同地方,也不會超出45分鍾。
到了2040年,新加坡將打造“20分鍾市鎮、45分鍾城市”的願景,讓尖峰時段90%的“走、騎、搭”路程能在45分鍾內完成,並有90%國人將能在20分鍾內往來最靠近的鄰裏中心。
目前尖峰時段,有71%路程是通過“走、騎、搭”(Walk Cycle Ride)的方式完成,即靠步行、騎車和使用公共交通出行。預計今年出爐的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落實後,到2040年這個比率將提升至90%。
陸路交通管理局昨天(1月12日)針對2040年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舉辦最後一場小組討論會,由交通部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帶領的15人咨詢小組也總結出公衆對總藍圖的反饋,並分享部分建議。咨詢小組預計下個月中提呈建議報告給政府。
咨詢小組成員之一、全國交通工友聯合會執行秘書楊益財指出,要達到“20分鍾市鎮、45分鍾城市”的願景,其中一個建議是重新設計道路,讓國人更願意選擇以“走、騎、搭”方式出行,例如建造更多巴士專用道和腳踏車道等公交優先交通廊道,讓出行更順暢。
他指出,根據陸交局早前舉辦的小組討論會和網絡問卷,公衆主要希望能縮短巴士車程,以及改善腳踏車基礎設施。因此,小組建議擴大現有的腳踏車網絡,確保騎士能有更安全及更具銜接性的路程。
用同個平台助出行
此外,地鐵網絡也會繼續擴大。楊益財說:“地鐵網絡會繼續是我國公交系統的主幹,因爲地鐵是最有效率的出行方式。一趟列車的最大客容量是約1800名乘客,現在尖峰時段的客容量平均介于1500人至1600人。”
小組也建議采用科技來促進更直透的出行方式,例如當局可和業者合作讓國人通過一個平台或應用,預訂不同的“走、騎、搭”出行方式以及付費,讓乘客使用公交時更方便參考多元的公交路程。
楊益財指出,其他科技包括可提供隨需而至服務的無人駕駛車輛,讓乘客有更多出行選擇;電子付款則能讓乘客享有更便捷及無縫的出行體驗。
另外,小組也建議改善現有土地用途,發展更多市中心之外的區域中心,讓工作和設施更靠近住家,縮短國人的路程距離。
出席討論會的公衆阿希什(51歲,投資經理)受訪時說:“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個願景還不足夠,或45分鍾還不夠快等,但大家也明白須在資源、土地、資金和車費等做出權衡取舍。”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Walter Theseira)昨天參與討論會時則向咨詢小組提問,除了考慮到公交費用是否可負擔或能應付營運成本,我國在探討國人對公交系統的需求時,也該看他們是否願意支付這些需求的費用。
普傑立回應時表示同意公交費用對于我國如何構建整體陸路交通政策來支持國人的選擇很重要,而且政府除了要達到活躍通勤或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目標,也該確保價格方面仍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