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雯 [email protected]
李思敏 [email protected]
電動踏板車禁止在人行道騎行的問題,過去一周持續延燒。兩三年前,電板車獲准騎上人行道後,這類電動個人代步工具因爲遠比汽車和電單車便宜,又輕巧方便而大受歡迎,短短幾年裏激增到約10萬輛。不少人靠它來銜接頭尾一裏路,也有不少送餐員靠它代步來維持生計。
然而,接連發生的意外事故,近期還奪走三條人命,讓人越發關注行人的安全,也促使政府決定實施禁令。
電板車如今使用受限,邁向“活躍通勤”的目標是否會因此停滯不前?對實現“20分鍾市鎮、45分鍾城市”的願景,又有什麽影響?
小小電動踏板車,讓使用者穿街走巷,但隨著數量顯著增加,開始威脅到行人的安全,特別是年長者和小孩。
2016年4月,政府宣布全盤接受活躍通勤咨詢小組的建議,允許腳踏車和電動代步車使用人行道,用意是要推動活躍通勤,鼓勵更多人以輕巧便利的代步車完成頭尾一裏路的銜接。
但接二連三的火患和意外事故,導致電板車最終在人行道上被禁。
活躍通勤咨詢小組成員、騎車安全小組(Safe Cycling Task Force)主席林樹發認爲,有關禁令不會影響推動活躍通勤的目標,但當局有必要加強推廣電板車以外的代步方式,以實現“20分鍾市鎮、45分鍾城市”的願景。
在他看來,多起涉及電板車的事故,讓人模糊了焦點,活躍通勤提倡的是以“走、騎、搭”方式出行,除了電板車還包括步行、騎腳踏車和搭公共交通等,當局須進一步推動這些通勤方式。
另一咨詢小組成員韓钰光(65歲,資訊科技總監)也說:“電板車只是用來完成從A點到B點的方式之一,活躍通勤不能只專注于一種器材或通勤方式,我們應繼續推廣采用多種出行方式。”
韓钰光指出,隨著全島腳踏車道網絡到了2030年將擴大至現有約440公裏的三倍,市鎮內和鎮之間的銜接性會越來越好。雖然這些基礎設施仍需時間建設,但加上現有的公園連道和人行道等,步行和騎腳踏車等活躍通勤方式還是很可行的。
林樹發也指出,基于有限的土地資源,我國不可能爲每一種活躍通勤用戶都打造專用道,國人終究得學會如何與不同用戶共享空間,包括學會如何正確使用這些設施。
他指出,有跑步者會嫌人行道過于擁擠,而選擇在腳踏車道上跑步,也有行人步行時不分人行道和腳踏車道,國人須了解這不僅對他人造成不便,也會爲自己和他人帶來危險。
活躍通勤受到阻力
然而,新禁令也讓電板車用戶感到沮喪。咨詢小組成員、滑板車愛好者組織Big Wheel Scooters Singapore會長許得量認爲,新禁令讓活躍通勤受到很大的阻力。
“雖然不是全面禁用電板車,不過用戶可使用的空間從原本的5500公裏瞬間減至440公裏,活躍通勤的願景也就變得不可行。”
許得量認爲,對公衆造成困擾的罪魁禍首不是電板車,而是違例用戶,但新禁令並未正視或解決這個問題。
他以政府禁止口香糖爲例,指盡管禁售口香糖,但“垃圾蟲”的現象沒有因此馬上消失。“同樣的,人行道禁令也不會有效遏制違例者,這些人可改用腳踏車或電動腳踏車,到時如果出意外,難道我們也要禁止腳踏車或電動腳踏車嗎?”
他認爲,政府之前陸續推出時速限制和UL2272防火標准等多項條例,應給予更多時間讓條例見效。
“條例肯定不會一夜之間就見效,需要更多時間觀察和收集數據,再判斷是否有效。政府大可采取其他解決方案,如發牌制度或通過科技追蹤電板車,而不是通過禁令這種極端措施。”
針對禁令宣布隔天馬上生效對用戶不公平,林樹發認爲,要決定一個合適的寬限期並不容易。“寬限期間如果又有意外發生,那政府要如何交代?關鍵在于安全,當局只能當機立斷實施禁令。”
腳踏車有望迎來 “第二個春天”
共享腳踏車一度紅遍全島,卻因用戶胡亂停車而促使政府收緊條例,業者相繼退出市場後,光環逐漸褪去,被電動踏板車取代。不過隨著當局加強管制電板車,腳踏車和共享腳踏車可能因此迎來“第二個春天”。
活躍通勤咨詢小組成員、腳踏車愛好者韓钰光認爲,腳踏車的使用量將增加,因爲腳踏車是最通用、價格便宜,且容易維修,現在也有能帶上地鐵和巴士的折疊式腳踏車等。一些電板車用戶則可能改用電動腳踏車。
韓钰光指出,腳踏車和電動腳踏車可在公路上騎行,但這也更考驗用戶的能力及其安全性,他建議當局探討下來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並做好准備。
例如,政府已在今年初規定公路上騎行的腳踏車騎士必須戴頭盔,下來可探討的包括如何在繁忙公路上,安全地劃分腳踏車騎士和其他公路使用者。
另一名咨詢小組成員林樹發指出,電板車用戶要尋找另一種通勤工具,較有可能選擇的是電動腳踏車,因爲畢竟還是電動的,與電板車較相似。
新加坡電動代步工具零售商協會會長辛偉迅則認爲,腳踏車須要出力踩,不會像電板車一樣受歡迎,共享腳踏車價格也不像之前那麽優惠,吸引力已沒那麽大。“不少用戶應該會直接放棄電板車,改搭公交。”
至于共享腳踏車是否會再次盛行,SG Bike市場主管胡仁豪認爲,由于電板車和共享腳踏車的用途和價位不同,因此較難作出預測。“不過我們當然希望會有更多人改用我們的共享腳踏車。”
SG Bike目前獲准經營3000輛腳踏車,也正協商接手摩拜的2萬5000輛腳踏車。“我們也不排除日後擴大腳踏車隊,或是引進其他獲准使用的代步設備。”
零售商盼有更大確定性
突如其來的禁令也讓零售商措手不及,受訪業者已紛紛調整營業模式適應新條例,不過也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大透明性和確定性。
電板車零售商Kernel Scooter總經理金明飛擔心,店裏的數百輛電板車存貨會滯銷。“銷量肯定會受影響,不過我們相信還是會有人想要在公園或公園連道騎行,當作休閑活動的工具。”
電動代步車和腳踏車零售商Mighty Velo創辦人袁佩清希望,政府日後能提供更大的透明性和確定性。
“當局應征詢業界意見或提前發出通知,並給予足夠時間作出相應調整,而不是像這次的宣布那麽倉促,讓零售商都不知所措。”
個案①:電動車助提高工作效率
無論是買午餐、到公司附近開會或是購買工作材料,在烏美一帶工作的林戈(52歲,工程師)過去總是以電動踏板車代步。
由于工作性質,林戈幾乎每天都得往外跑,“烏美的公共交通很不方便,巴士站之間的距離很遠,等車時間也長,有些地方甚至沒有公交,走路又太遠”。
他因此在一年多前選擇以電板車代步。“有了電板車,我可以輕易在10分鍾內來回,工作效率也因此提高不少。”
沒有這個代步工具之前,他從住家步行到諾維娜站搭地鐵上班,中途會在濱海市區線小印度站下車,步行約10分鍾到惹蘭勿刹站,再進站續程到烏美。
有了電板車,他都會騎車去地鐵站,小印度站和惹蘭勿刹站之間的路程也用電板車完成。不過,一年多前他開始只在公司附近騎行。
“因爲有魯莽騎行的肇事者,導致電板車用戶形象不好,有了這負面印象,我也不太想在外面騎車,所以才改在公司附近使用。”
電板車禁用人行道後,他已停止騎車,因爲烏美一帶完全沒有腳踏車道或公園連道,如今電板車只能停放在公司裏。
“我的電板車等于作廢了,禁令來得太突然,我會暫時觀望,可能日後會考慮改用腳踏車。”
他希望腳踏車道網絡能早日建設更完善,“至少從大巴窯到市中心的路線要有腳踏車道,但新加坡在這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比其他國家慢很多,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
個案②:改搭巴士帶女兒上下課
馬西嶺居民林金麗(44歲,家庭主婦)體弱患病,走多了就會覺得吃力,于是她去年買了電板車,方便接送六歲女兒上下課。
林金麗從住家到女兒的幼兒園,騎電板車只需約10分鍾,若搭巴士加上等候時間,有時得花上約20分鍾。
她去年以1300元購買了電板車,但之後發現器材不符合UL2272防火標准,原以爲能使用到明年7月,沒想到政府又宣布在人行道禁用電板車。
她說,從住家到女兒的幼兒園或明年上小學的路程中,完全沒有腳踏車道或公園連道,無法再使用電板車。
如今,林金麗改搭巴士接送女兒,交通費因此增加了。“家裏只靠丈夫賺錢,買電板車時我們已考慮了很久,現在送去銷毀只能拿回100元,讓我們至少虧了七八百元。改搭巴士,車費又是另一筆開銷。”
她說,自己平時接載女兒時,都很注意安全,人行道若有其他行人,她也一定會放慢速度,甚至因擔心嚇到行人而不敢鳴笛,只會在後方慢速騎行。林金麗表示,能理解政府對于行人安全的考量,但也希望當局能爲和她一樣有苦衷的家庭給予幫助。
個案③:還好住家附近有腳踏車道
兩個月前剛購買電板車的深蘭(45歲,家庭主婦)是少數較不受人行道禁令影響的用戶。因爲她的淡濱尼住家周圍都設有腳踏車道,平時使用的路線幾乎不受禁令影響。
爲了讓三歲女兒有更大的活動空間,深蘭一家在兩個月前搬到淡濱尼組屋,但新家距離女兒的幼兒園比較遠。因此,她以1150元購買了電板車來接送女兒,從住家到幼兒園約要10分鍾,大分部路程都可使用腳踏車道和公園連道,只有最後一小段路是人行道,需下車推車。
淡濱尼是本地第二個模範步行與腳踏車市鎮,陸路交通管理局早前說,許多主要市鎮包括淡濱尼的腳踏車道已接近完工,居民從明年起能使用部分已建成的腳踏車道。
深蘭受訪時說:“這裏有完善的腳踏車道,就不會太麻煩,除了我平時熟悉的路線,以後出門就得做些功課,知道哪些地方有腳踏車道可以用。”
她希望全島的腳踏車道網絡能加快建成,因爲現在只有在淡濱尼區內,能較方便地使用電板車,若要騎車到附近的四美和白沙,就沒有腳踏車道銜接。
雖然禁令對她的影響不大,但深蘭認爲政府太快推出新條例,讓用戶很難適應。
“我起初聽說有UL2272防火標准,就特地買了合規的電板車,不久後聽鄰居說,在組屋底層騎行會被罰款,我也有遵守,現在又不允許在人行道騎行,條例一個接著一個,擔心下來還是可能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