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商道事
一只祖傳手镯、一張發黃老照片,又或是長輩的一句口頭禅……
這些都可能是成功家族代代傳承的寶貝,讓後世子孫通過它了解祖輩的事迹,
感受前人的精神。本期《說商道事》邀請五位企業家分享各自的傳家寶,
聽他們講述這些寶物背後的故事,以及對他們人生和事業的影響。
“吃得好不如睡得香”
——父親口頭禅傳承勤儉美德
葉健偉
PBA集團總裁,39歲
■ 家族企業第二代傳人
■ 公司從機械零件貿易起家,近年轉型生産自動引導運輸車和機器手,在亞洲10國有30家分公司
■ 去年獲得第30屆“年度企業家獎”成就企業家獎總冠軍
我小時候家境不錯,但有一天我父母看到一則新聞,說一名富翁破産後帶全家老小到餐廳吃了頓飽飯再一起自盡。這讓他們受到很大沖擊,從此父母就開始教育我們養成量入爲出的勤儉習慣。
我父親經常說:“吃得好不如睡得香”(It’s better to sleep well than to eat well),就是說與其揮金如土獲得一時享受,不如省下這些錢以備不時之需,換得長久的安心。他們不光自己節儉,也不給我們任何多余的零用錢。
在我上小學時,父母每天只給我兩三毛錢,這促使我從小就開始“做生意”賺零用錢。我上大學前的那個假期,父親把我送到他朋友在北海道的工廠打工,還不讓對方給我薪水,我每天只能領最基本的餐券,和工人們擠在一個宿舍。直到現在,我和我父親出國公幹時,都盡可能只搭廉價航空。
這種“斤斤計較”的教育方式,讓我從小學習如何自立更生、未雨綢缪;遇到挫折時也不會自暴自棄,而是快速尋找解決方案。現在我女兒讀小學,我每天只給她一塊半,要通過做家務才能賺更多零用錢。我不想讓她覺得自己是“富二代”而大手大腳花錢,因爲“吃得好不如睡得香”。
‘以人爲先’ 理念
——第三代仍謹記經商人情味
黎德維
咖啡專賣店亞坤(Ya Kun)品牌與市場發展主管,33歲
■ 家族企業第三代傳人,亞坤在本地有67家分店,海外有56家分店
■ 我國小販文化申遺提名委員會青年及餐飲業代表
■ 大學主修古典音樂,畢業後一邊繼承家業,一邊在學校教音樂
亞坤已經創辦75年了,我們的集團使命包括繼承1944年以來建立的傳統,並追求卓越的客戶服務。我們也堅信,一片美味的咖椰面包能增進親人和朋友間的關系。從我祖父到我父親,都身體力行地推廣這些理念,將“以人爲先”的價值觀貫徹其中。
我小時候就常聽父親說,祖父黎亞坤在開咖啡檔時,如果有人忘記帶錢,他樂意讓對方賒賬。有時遇上囊中羞澀的顧客,他還會免費招待對方。這樣的態度爲他吸引許多回頭客,也讓亞坤的人情味成爲咖椰面包之外的另一個賣點。
我父親接管亞坤之後,致力于快速擴展公司在本地的業務。那段期間,我在放學後要找他,就得到亞坤新開的分店去。他去視察分店時,不是抱著“挑刺”的心態,而是想了解員工有什麽難處,怎麽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我加入公司時,亞坤的業務已經擴大到外國,但我們的信念沒有因此改變。如今我也經常到各家分店了解工作狀況,有時店裏人手緊張,我還會幫忙收盤洗碗。父親經常說,員工是我們的財富,要照顧好員工,才能把生意做好。我也希望把“以人爲先”的觀念傳遞給每一位員工和顧客,把亞坤的品牌價值發揚光大。
外曾祖母的銀手镯——遇阻切勿輕易放棄
陳愛萍
教育科技公司Flying Cape創辦人,40歲
■ 曾任跨國公司資訊科技部門亞太主管
■ 2015年創辦Flying Cape,幫助家長、
學生與適合的補習教師牽線搭橋
■ 平台學員超過2萬人,在本地有三家教育中心,也進軍中國市場
我的外曾祖母10多歲時從中國嫁到新加坡,當時家裏買不起金飾,就把這只銀手镯給她做嫁妝。她一共生了七個孩子,一生都投入到照顧家庭當中。雖然家境貧苦,但她總能確保每個孩子都吃飽穿暖。
我的外公和母親都是由外曾祖母一手帶大,我母親從小就記得她每天戴著這只手镯忙裏忙外。在我很小的時候,外曾祖母就去世了。家裏人分配遺物時,這只手镯也在其中,但它由于長年沒有擦拭已經發黑,看上去很不起眼。不過,我母親還是一眼就認出這只手镯,把它帶回家收藏起來。
幾年前我決定辭職創業時,母親把這只銀手镯傳給我,又和我一起花了一個多小時,把它擦得閃閃發亮。她告訴我,外曾祖母是個自強努力的女性,希望我能繼承她勤奮肯幹的品質。
創業三年多來,我每天都戴著這只手镯,它讓我時刻感受到來自母親的鼓勵。在事業遇到挑戰時,我也會想起外曾祖母的事迹,告誡自己要像她一樣,不管遇到什麽困難都不輕易放棄。
三代同堂舊照——憶父親教誨珍惜身邊 ‘家人’
林鎮明
寶科數碼(OTSAW)創辦人兼總裁,46歲
■ 2006年創辦科技公司ActiV Technology,2015年創辦寶科數碼
■ 研發出亞洲首款戶外自動巡邏機器人O-R3,産品銷往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中國
■ 計劃三年內挂牌上市,並研發室內保安、物流與清潔機器人
我四五歲時和父母、外公還有兄弟姐妹一起拍下這張難得的合影。父親八年前去世後,這張照片就由我母親保管。每次看到它,都讓我回憶起一大家子生活的快樂時光,還有父親對我的言傳身教。
我父母有六個孩子,我排行最小。雖然當時生活清貧,但一家人還是過得很開心。我父親當年在二戰過後從中國來到新加坡,幫我爺爺做生意,從小吃了許多苦頭。爲此他經常告訴我們,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和家庭。
還記得小時候,父親帶我到咖啡店吃早餐,他如果看到周圍有認識的鄰居,就會順手幫別人買單。
我們那時並不富有,但父親說,在社會上處處有需要別人幫忙的地方,要把周圍的人當做家人一樣對待,因爲我們對人家好,人家也會對我們好。
無論是在職場摸爬滾打,還是自己創業時,我都對父親的教誨感同身受。幾年前公司運轉順利,我卻決定冒風險研發機器人,許多員工和管理層都不理解。
雖然我是拍板的人,但我也知道公司走到今天,離不開全體員工的努力。我向員工們解釋這麽做的原因,也漸漸爭取到這些“家人”的理解,讓公司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團結一心,向前邁進。
記錄配方 ‘秘籍’ ——盼下一代繼續創新
李荔紅
薄餅先生(Mr Popiah)創辦人,44歲
■ 1993年在勿洛北開設第一個攤位,産品遠銷中國、澳大利亞和中東地區
■ 研發出“一皮多用”薄餅皮、薄餅自動販賣機和即食薄餅
■ 與理工學院共同研發的脆皮金杯獲得本地食品創新獎
我是福建莆田人,爸爸去世得早,媽媽一個人扛起家裏的薄餅生意,我也從小就學習做薄餅的手藝。嫁到新加坡後,我起初每天待在家裏沒事做,時間長了就悶得慌,想要自己做生意。家翁家婆都很反對,但我先生卻很支持,甚至爲此放棄家族生意,和我一起從零開始打拼。
我們的薄餅生意還算順利,大家口口相傳,顧客也越來越多,不同種族甚至不同國家的客人都來光顧。我就在娘家傳統配方的基礎上,根據顧客的喜好研制不同風味的薄餅。從那時起,每當有了什麽改進産品的靈感,我就把它記到筆記本上。
後來生意越做越大,我們的薄餅皮也賣到中東去。每次出國參加食品展,看到別人有什麽好的創意,或者聽到客戶有什麽反饋,我都會記下來,爲産品研發做參考。雖然現在電腦和智能手機很普遍,但我還是習慣隨身帶著本子記錄,現在已經記了四五個筆記本。
我和先生經營薄餅生意時,基本是我負責生産,他主管銷售。
我先生過世後,兩個兒子也參與研發生産過程。我每次研發新産品,他們都是第一個試吃,我們再一起討論如何改進。我將來也會把我的“秘籍”傳給兒子,希望他們不光繼承這些配方,也把研發創新的模式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