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教育理念一直都深深印在家長們的腦海中,家長們普遍都認爲孩子在小的時候是不能慣著的,一定要通過這種“武力”手段來進行相關的矯正,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讓他們把觀念銘記于心,不會太過于放肆。
即在解決問題這上面的方式,家長永遠會把其歸結爲聖經,並且孜孜不倦的去沿用著,但是就現在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節奏來講,打孩子這樣的情形發生的概率其實比過去要少很多了。
主要是因爲現在的家長都比較疼惜孩子,而且孩子似乎也有著自己的主見,古靈精怪的,還會和家長進行抗爭,因此家長對于孩子的管教問題變得就更加惱火了,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那麽到底該怎麽辦呢?
劉先生家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比較比較調皮的,而基于家裏就這麽一個孩子,而且孩子的媽媽又比較疼惜這個小兒子。
所以一直以來大家都是在媽媽的帶領下十分疼愛這個孩子,什麽都讓著這個孩子,寵著這個孩子,因此發展成了到最後孩子非常調皮搗蛋,也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性格,而終于有一天,孩子釀成了讓劉先生無法忍受的“大禍”。
有一次孩子趁著劉先生去衛生間的功夫,出于好奇和好玩,索性就把一杯子的水倒在了劉先生的電腦上,而當時直接導致劉先生一萬多的電腦就此就報廢了,可是讓人氣憤的是,孩子竟然望著此番抛錨的情景而拍手歡呼。
回來的劉先生望見眼前的這一幕,就覺得這個孩子再也不能慣下去了,必須要給他一點教訓,而加上電腦中很多重要資料沒了給劉先生帶來的憤怒,劉先生就此便打了孩子一頓,而媽媽這次也沒有攔住,果然,孩子之後長了教訓,做事再也沒有那麽不懂分寸了。
針對于以上這種狀況,對于孩子犯錯後該不該打孩子,家長的觀念往往不統一。
1、 認爲孩子該打的時候就得打。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是需要對其行爲進行訂正的,不能什麽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孩子想做什麽就做什麽,而且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想法,以及事情可能會演變的惡劣後果,而只有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嚴重的話甚至是教訓他們一頓,孩子才能夠真正的長記性。
畢竟孩子在挨打後印象會十分深刻,以致于在之後的日子裏,他們再遇到之前的這種情況,心裏一定會做出很理智的衡量,而不再感情用事。
其次就是孩子在成長之路上是需要不斷地鍛煉自己的,挫折對于他們來講可以說是必需品,家長不要因爲怕孩子吃苦,就幫助他們去規避挫折,如果是這樣,孩子的承受能力就永遠不會增強,反而會愈加的退步,導致其軟弱。
2、 說服教育對孩子成長更有益。
而與第一種看法相反,還有絕大一部分家長認爲打孩子是不理智的行爲,會使事態發展的更嚴重,首先是因爲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心理想法的,他們也是有自尊的。
如果家長遇到孩子做的不好的情況,就對他們動手,就一定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他們不僅對于這件事,對于家長本身産生反感,更會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偏激。
再者就是打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陰影,每個孩子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尤其在小的時候,他們更加脆弱,而遇到問題後,家長通過打罵去解決,就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陰霾,以致于影響他們之後的健康成長。
由此看來,對于孩子是否真的應該被打,我們沒有過于絕對性的答案,只不過是需要家長把握好分寸,根據實際情況去衡量並作爲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