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清末名臣張之洞說:“海防之利,利之江山社稷”,當然,他所謂的“海防”,指的是如何防備當年列強從海面對清朝國防安全的威脅。
今天,島國新加坡也面對著另一種海面威脅,那是因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侵蝕陸地而影響國家和人民的生存空間。
李顯龍總理在今年的國慶群衆大會上,花費了大量篇幅,就國家的這個長遠威脅,以及應對辦法,向國人做了詳盡的介紹。他指出,瑞士最近的調查發現,到了2050年,世界多個人口集中的城市,將面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新加坡是其中之一。換言之,盡管氣候變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不是即將發生的事情,新加坡在30年內,還是會感受到沖擊。
因此,李總理將之跟國防安全相提並論。他說,新加坡投資武裝部隊的存在,是爲了避免戰爭發生,但是海平面上升對國家安全的危害,卻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因此必須慎重對待。他估計,在數十年內,新加坡需要投入1000億元來提升基礎建設,確保國家不會陸沉。
用“百年大計”來形容這部分的演說內容,應該是恰如其分的。他表示,由于這是個50年至100年的威脅,我們必須采取50年至100年的計劃來應對。應當說,並非任何國家都有能力如此高瞻遠矚,而且具備經濟實力來未雨綢缪。《經濟學人》雜志新近的一篇文章就指出,除了像新加坡和摩納哥那樣的極少數國家,沒有政府能夠假設,他們可以保衛自己國家的海岸線,不被上升的海水所淹沒。
猶如保衛國家安全一樣,海防不能只是政府的事情,而必須是全民的責任。海防的國民服役比喻,就是每個新加坡人應當盡力改變生活方式,培養節能省水、減少浪費、盡量再循環的良好習慣。集腋成裘,如果大家都能盡一分力,我們或許能夠爲減緩溫室氣體排放,避免地球氣溫繼續上升,做出自己的貢獻。
經濟實力當然是鞏固海防的必要前提,政治意志恐怕更是成敗的關鍵。百年大計的落實,憑借的是全民一心。當前世界各地所出現的社會撕裂現象,絕不能發生在新加坡。因此,確保我們的政治文化保持理性、溫和、中庸,抵制極端勢力的壯大,應當是國人的共識。只要有足夠多的國人,具備成熟的政治意識,由此所形成的強大心防,才是強化海防的嚴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