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麗 報道
金融業推出新的技能框架,協助從業人員規劃職涯發展與提升所需技能,以應付科技所帶來的改變。
教育部長王乙康昨天在2019年銀行與金融學院(IBF)頒獎晚宴上,宣布推出新的金融業技能框架(Skills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ervices)。
新框架是政府與金融業致力于協助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的其中一環。此架構由銀行與金融學院、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精深技能發展局,以及勞動力發展局一同發展,並將成爲金融業參考的資格標准。
王乙康也是金管局董事。他在演講時說,金融業這些年來顯著增長,如今對我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貢獻爲12%,從業人員占勞動隊伍的4.5%。“我們正在朝著目標前進,希望金融業平均每年增長4.3%,以及創造4000份淨工作。”
王乙康認爲,金融業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科技發展。“采用更多數據和自動化科技,例如人工智能,正在改變金融業設計、發展以及提供産品的方式。”
銀行和金融學院總裁黃南新在致詞時說,學院與金管局今年4月發布的一項人力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工作都會隨著科技的變化而改變,“‘招聘與解雇’的方式已不可行。而且,科技周期越來越短,新員工也可能很快就不適任。”
他認爲,幫助現有員工重新掌握新技能才是雇主較佳選擇。
金融業技能框架以銀行與金融學院制定的資格標准爲基礎,並加之提升。這項標准爲業內廣泛采用,已有將近1萬名從事合規、個人銀行、企業銀行、財務規劃以及私人銀行的金融專業人士獲得認可。
新框架所列新技能
包括網絡安全風險管理等
新框架所列出的新技能包括網絡安全、數據收集與分析、風險管理、數碼通識(digital literacy)以及用戶體驗設計。
金融從業人員若取得新框架所列出的技能,將獲得銀行與金融學院頒發證書。學院指出,正在和業內人士討論,是否要求所有從業員取得證書。
政府與金融業推出的其他計劃包括專業人士轉業計劃(Professional Conversion Programme,簡稱PCP)、金融科技實習與培訓計劃(Technology in Finance Immersion Programme,簡稱TFIP),以及工讀文憑課程(Work-Study Degree Programmes)。
三家本地銀行和一些外資銀行已經參與這些計劃,也有保險業者開始加入。
金融業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科技發展。采用更多數據和自動化科技,例如人工智能,正在改變金融業設計、發展以及提供産品的方式。
——教育部長王乙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