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梅達順在發表得獎感言時指出,他相信法律能保護弱勢、約束強勢並維持和平,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在擔任大法官期間,致力于爲更多人提供更容易尋求司法的管道。
大法官梅達順獲國際組織談判與沖突管理組織頒發的特別表揚獎,肯定他極力推動調解和仲裁等方式的糾紛解決替代途徑,以及協助更多人更容易尋求司法途徑。
梅達順上星期四(14日)出席談判與沖突管理組織(Negotiation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Group,簡稱NCMG)在尼日利亞舉辦的和平獎頒獎典禮,從尼日利亞北部城市卡諾的酋長穆罕默達·撒努斯二世(Emir Muhammadu Sanusi II)手中接獲獎項。另一名得獎者是已故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
和平獎委員會指出,除了極力推動調解和仲裁等方式的糾紛解決替代途徑(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簡稱ADR),梅達順的貢獻還包括改善及確保我國民事司法制度現代化,另外也協助鞏固新加坡作爲國際商務糾紛解決中心的國際地位。
梅達順在發表得獎感言時指出,他相信法律能保護弱勢、約束強勢並維持和平,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在擔任大法官的期間,致力于爲更多人提供更容易尋求司法的管道。
梅達順也出席了NCMG在尼日利亞舉辦的ADR大會,並就科技與正義的不斷變化發表演講。
他說,住在馬來西亞沙巴和砂拉越州深山和農村的村民因嫌路途遙遠,再加上路費太貴,較少進城爲新生兒注冊出生。當時的首席法官就連同幾個人自掏腰包,將幾輛小型巴士改造成“流動法庭”,開到農村讓村民輕易爲新生寶寶辦理注冊手續。
利用科技 拉近弱勢群體與法律距離
梅達順用這個例子說明法律的人性面,以及各個社會存在的“公正缺口”(justice gap),也大篇幅談及如何借助科技填補這些缺口。
他說,“流動法庭”推出後,負責團隊截至去年底已爲超過8萬7000名新生兒完成注冊手續,另外也擴大服務範圍,開始爲村民審理簡單的民事和刑事案件,及派發食物、衣服和藥物。
不少國家面臨不平等問題,這導致低收入和邊緣化等群體難尋求法律途徑。梅達順認爲可以借助科技,拉近這些弱勢群體與法律之間的距離。
他以中國微信提供的微訴平台爲例,指該平台允許用戶在住家中“參與”法庭程序,不必親自到現場。另外也提供身份認證服務,用戶也能通過平台提交法律文件。
梅達順說,提供法律援助一般需要大量及可持續的資金援助,科技方案則只需初始投資,之後的維護費用較低,因此科技也能有效填補資源缺口。
“低成本的數碼工具能夠提供法律服務,我相信這些工具的普及化,會對提供法律服務的市場有越來越大的影響。這樣一來,科技就能向之前被排除在外的人打開正義之門。”
我國也在投資于各種工具,協助訴訟人采取低成本或無成本方案解決法律問題。這包括預計今年底推出的糾紛解決網絡平台,協助車主上網解決索償糾紛。梅達順說,該平台會提供評估工具,按照用戶提交的資料提議和解金額,無法自行解決的案件,則可申請進行網上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