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
論市
郭麗娟
當這一天來臨時,企業是否已經做好准備呢?
本地企業能否抓緊這個反彈的時機,
讓公司的業務更上一層樓呢?
很喜歡本周一《聯合早報》刊登的總裁會客室訪問,標題中出現的“疫後春天”這個詞。
這是一篇關于中國旅遊業巨頭攜程集團(Trip.com Group)首席執行官孫潔的專訪。在訪問中,孫潔談到一旦2019冠狀病毒疫情受控制,她相信旅遊業訂單將呈爆發式回彈,因此攜程正在提升系統運作,靜待“疫後春天”。
新加坡的疫情擴散情況如今看似已經受到控制,但自這個星期以來冠病卻在全球引起新一輪恐慌,韓國、意大利先後出現大批受感染者,不少國家也陸續發現新的確診病例。遭受病毒突襲的寒冬怎麽越拖越長,春天究竟在哪兒呢?
正因大環境如此,企業更必須要有看到春天的遠見。
孫潔受訪時談到,攜程各業務線已有數百萬份訂單因爲受疫情影響而取消,卻也留意到利用平台搜索、有意在四五月份出行的人數比去年同時期多了許多。于是,集團借鑒2003年沙斯(SARS)風暴的經驗,預測當疫情結束之後,很多人就會抓緊時間出外旅遊,集團于是預先准備,確保到時系統能應付激增的需求。
從孫潔的訪問中,我看到一家成功企業的領導人帶領團隊前進的遠見,或許這正是這家企業經營成功的原因。向前看、向遠看,我國領導人近日來也一直積極鼓勵商家爲疫情結束後的複蘇做好准備。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呼籲商家善用政府提供的各種援助配套,在生意處于下滑陷入低谷之際,加速推動企業的轉型及提升技能,“經濟回彈時大家都能以更好的狀態東山再起”。他特地走訪了吉真賓樂雅酒店(Parkroyal on Kitchener Road),實地了解這個酒店集團如何通過提升設施及培訓跨職能員工,達到節省人力和提高生産力的長期目標。
貿工部長陳振聲兩個星期前出席新加坡工商聯合總(SBF)主辦的一場商界代表對話會後受訪時,鼓勵企業在應對難關之際可借此機會檢討長遠計劃,確保人力資源和供應鏈多元化。
的確,冠病的到來,打亂了我國經濟加速增長的布局。幾乎每個行業都受到冠病的直接或間接沖擊,餐飲、零售和旅遊業尤其受挫。業者怨聲載道,也有商家擔心政府在新預算中推出的40億元經濟穩定與支援配套,不足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這兩個月來已有不少報道指出,冠病暴發對新加坡和全球經濟所造成的影響,遠遠超越2003年的沙斯(SARS)風暴。我國貿工部已經把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一個百分點到介于負0.5%至1.5%,意即最糟的情況就是經濟可能萎縮。
與其鑽牛角尖
不如積極正面應對
但我想,與其鑽牛角尖一再擔心經濟情況會變得多糟糕,不如積極正面地去看目前的情況。面對疫情肆虐或是經濟不景氣,這些都是短暫的情況,可能在下半個月就獲得緩解,也可能拖上多三五個月,但終究都會有結束的一天。
當這一天來臨時,企業是否已經做好准備呢?本地企業能否抓緊這個反彈的時機,讓公司的業務更上一層樓呢?
政府的冠病支援配套就在眼前,再加上撥款83億元推行的轉型與發展策略所涵蓋的技能創前程企業補助(SkillsFuture Enterprise Credit)和擴大版生産力提升計劃(Productivity Solutions Grant)等,商家其實是有資源可用的。因此,最關鍵的下一步是有多少受困商家會善用這些資源。
中小企業最常反映的挑戰之一,是想安排員工受訓掌握新技能,卻往往因爲人手不足而擱置計劃。目前趁生意受打擊之際,好好地規劃和部署,安排員工去學習對公司未來發展有實際幫助的技能,乃爲上上之策。
此外,企業也不妨在這個低潮期,思考和制定公司未來的發展策略。
新加坡的市場有限,要讓公司業務持續擴展,一定得走向海外市場。然而,要成功地開拓海外業務,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要對目標市場進行一輪輪的考察、一輪輪的市場研究,更須花時間與當地商業夥伴建立一層層的互信關系。
刊登于1月5日《早報星期天》的“商聚亞細安·菲律賓篇”特稿中,受訪的桌遊電玩咖啡館Play Nation成功打進菲律賓市場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公司的兩名聯合創辦人黃凱君和黃凱琳兩姐妹,爲了更好了解當地市場和當地人的消費習慣,花上一年時間在菲律賓生活。就是因爲擁有這段在當地耕耘的日子,才有了如今在菲律賓開設第一家海外電玩咖啡館的收獲。
由于冠病的緣故,新加坡人成爲少數國家不受歡迎的訪客,有些國家也籲請其國民避免到訪新加坡。不過,我們沒有必要因爲短暫受到歧視而氣餒,讓有意在寬廣領域施展抱負的雄心受局限,而把跨足海外市場的計劃打斷,該做的准備功夫還是要繼續進行。當機會來臨時,做足准備的人才能跑得最快最遠。
冠病疫情何時止,沒有人會有答案,但肯定的是,春天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