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論市
在前景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前提下,加上經濟解封須分階段推進,因此經濟比較可能呈U型複蘇,股市先前出現的V型回彈,顯然與經濟基本面脫節了。
這個6月真正體驗到股票市場的瞬息萬變。6月上旬,本地股市可用氣勢如虹來形容,海峽時報指數從2500點迅速走高,回到冠病大流行之前的2800點水平,若與3月時候的2233點低位相比,海指回彈超過20%,根據定義即已邁入牛市。這讓人納悶:只不過在三個月前,我們見證了海指跌入熊市,怎麽在一瞬間就進入牛市?
怎料6月中旬的第一天股市便來個大逆轉,美國聯邦儲備局對美國經濟的悲觀評論,導致全球股市崩盤,海指在11日暴跌3.44%,抹去了之前的部分漲勢。
全球股市比我們早一個月前便進入牛市。熊市轉牛市的速度之快讓人懷疑,這有沒有可能只是股市進一步跌至新低之前的短期快速反彈,也就是熊市反彈?
如果從經濟基本面去探討,股市所經曆的回彈並沒有很強的支撐,當前的經濟條件若跟三個月前陷入熊市時比較,不但沒有改善,情況恐怕還更糟。
世界銀行周一發布的半年度《全球經濟展望》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5.2%,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相比國際貨幣基金4月時預計的3%萎縮,世界銀行更悲觀的預估,反映了4月過後疫情的演變對經濟所産生的沖擊加劇了。
基于冠病暴發,2月時貿工部下調了我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至-0.5%到1.5%,也就是說新加坡的經濟仍有機會擴張;當時大家尚不清楚疫情的嚴重性。一個月後,貿工部將增長預測調低到-4.0%至-1.0%,今年的經濟肯定萎縮。
到了5月底,貿工部再次調整預期,世界各地封城鎖國導致全球經濟近乎停頓,加上我國推行的疫情阻斷措施嚴重沖擊國內經濟,新加坡料陷入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幅度介于4%至7%。
阻斷措施的結束,並不代表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而是代表我們得開始去面對殘酷的現實,盤點過去幾個月的經濟損失。我們現在只能想象未來的情況有多壞——企業盈利會受創、有企業會熬不住而結束營業、一些人得面對減薪甚至失去工作。然而想象與現實是有距離的,我們可以想象被人捅一刀會很痛,但真正被捅時的痛可能遠遠超過想象。
阻斷措施結束也意味著我們要准備迎接一個新常態時代的降臨。大家都說“回不去了”。大部分人的生活將改變,甚至可能永遠不一樣。比方說企業發現遠程辦公並非問題,大可在接下來縮減所需的辦公樓空間。這不僅關系到辦公樓業主,雇員的飯碗也可能受到威脅——既然遠程辦公不是問題,一些工作就無需在本地聘用員工,到越南聘請一個有經驗的網絡設計師在地工作,每個月的花費不超過1000美元,比在本地聘請的支出減少一半。
這些所謂的新常態對經濟造成的實際影響,在一段時間過後就會顯現出來。
世界銀行預期全球經濟增長有望在2021年回升至4.2%,這是假設世界各地能在今年稍遲戰勝疫情並結束防控措施、上半年的不利影響在下半年有所緩解、金融市場重回正軌,然而這樣的假設會不會過于樂觀?
解封以後各地恢複經貿往來,暴發第二波疫情的風險也跟著升高,這對未來的經濟走向是一個巨大未知。此外,疫情好轉以後似乎也讓政客得以騰出更多時間與對手針鋒相對,在國際挑起爭端或讓社會局勢再度緊張。
少了經濟基本面支撐
股市牛氣不可能持久
在前景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前提下,加上經濟解封須分階段推進,因此經濟比較可能呈U型複蘇,股市先前出現的V型回彈,顯然與經濟基本面脫了節。
各地股市在5月大力反彈,很大的因素是與全球中央銀行在3月和4月期間直升機式的撒錢動作有關,將利率降至極低水平後大規模購買各類資産,這讓市場猶如吃了類固醇,全球股市的市值比3月底增加了22萬億美元。與此同時,各地政府爲了保持經濟在疫情封鎖期間仍能正常運轉,大手筆直接在經濟體系投入資金,也提振了士氣。
按理性分析,少了經濟基本面的支撐,股市的牛氣不可能持久。然而股市往往不能過于理性去分析,尤其是在股市大起大落時。股市大漲時,人們的“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就會發作,害怕錯過進場時機,這會推動股市繼續走高,跟經濟情況越來越脫節。當股市回歸現實後,贏家反而是那些錯過機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