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創新·科技抗疫系列
至今已在全球造成數十萬人死亡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將在人類史上留下印記。人們如何對抗疫情,也將成爲曆史的一部分。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 ESG)的數據顯示,目前本地有超過300家生物醫藥起步公司,其中40多家本地企業正在發展新的解決方案協助對抗疫情。除了疫苗、呼吸機,另有不少公司發展遠程會診、遠程監控,以及隔離管理等系統。
本系列訪問了四家提供不同解決方案的公司,了解他們如何參與對抗疫情。
懷抱以醫療産品造福人群的理想,四名研發工程師勇闖商界,盡管面臨挑戰仍不言敗,適逢冠病疫情無意間帶動其需求,終于守得雲開見月明。
這家醫療科技公司恺悌科技(Cadi Scientific)由梁善勝(55歲)、吳漢昌(57歲)、林素敏(49歲),以及吳劍丹(52歲)在2003年聯手成立。客戶主要是醫院和醫療機構,目前約70%本地醫院采納該數碼方案。
融資啓示錄
回想剛起步的情景,這群“開山鼻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以“很無知”“很危險”和“不理智”形容當年的決定。他們在轉行決定自立門戶之前,都在南洋理工大學信號處理中心從事研發工作。他們各出資4萬元作爲創業本金,捧著處于原型(prototype)階段的産品尋求投資家。不過,這支對經商一竅不通的組合很快發現商界運作和科研截然不同。
首席執行官吳劍丹說:“這些投資家要看到銷量達到一定數額才考慮投資,讓我感到很驚訝。我們以爲籌資的目的是爲了把産品從原型階段,提升至生産和銷售階段。這點醒了我們,原來創業不能單靠産品和科技,也要考慮客戶和市場需要以及銷售。”
原以爲籌資途徑受阻,卻出現了峰回路轉的變化。在發表融資提案給國大科技控股公司和SEEDS Capital(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旗下的投資公司)的前一天,一名系統集成供應商聯系上他們,表明有意與公司合作在本地醫院推行監測技術。雙方在同天簽署諒解備忘錄,讓他們在隔天憑此贏得投資家的信任,順利獲得60萬元的注資。
創業那年正逢沙斯疫情肆虐,醫療機構對加強監測和追蹤能力的需求提高。時隔17年又暴發冠病疫情,再次凸顯接觸追蹤的重要性。
首席營銷官林素敏透露,産品銷量在疫情暴發後提升了10%。同時,公司也收到更多國內外詢問,數量比疫情前多至少五倍。由于産品零件來自中國、歐洲和馬來西亞等國家,若不是供應鏈遭破壞,導致零件供不應求,銷量漲幅甚至可達50%。
公司使用的主要是無線科技,如WiFi網絡,以及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相較于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公司采納的追蹤技術可更精確地監測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例如,本地醫院目前采納的追蹤系統,可追蹤醫護人員、醫療儀器和病人的確切位置,以及接觸時長,提高事故風險管理。
另外,該系統也設有警報功能,可提醒醫護人員遵守衛生標准,若他們接觸病人前沒有洗手,隨身追蹤器會發出聲響,直到相關人員使用洗手液,觸動連接在瓶子的感應器後才會停止。
公司最暢銷的産品,是連系母親和嬰兒的感應系統。目前,有多達90%本地醫院的婦産科部門,以及一些東南亞醫院已采納這套系統。
隨著産品被廣泛使用,首席營運官梁善勝認爲,爲客戶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援系統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不間斷運作的醫院,所以務必妥善培訓人力資源。
其實,恺悌科技的最初産品概念並非面向醫療機構。公司原本計劃推出一款家庭用的智能探熱器,只要把一個大如五角錢的圓形探熱器貼在小孩腹部,就可隨時隨地探測體溫。一旦孩子發燒,系統就會馬上通報父母。這個概念源于首席科技官吳漢昌爲孩子測量體溫的經驗。
吳漢昌說:“我們發現醫院需要的是更全面的監測和追蹤系統,不只是探測體溫。每名客戶的要求不一樣,很多時候我們的現有産品沒有他們所需的功能,這促使我們不斷改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
時機是關鍵
恺悌科技由沒有商業背景和經驗的科研人員起家,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由于早期時機未成熟,可穿戴科技沒有一炮而紅,直到近期隨著科技更普及化而受到矚目。公司到了2015年才轉虧爲盈,創辦人在這之前有時都沒領薪水。他們有一陣子還賣起其他公司的産品,例如兒童筷子和教育玩具,想盡辦法維持業務。
如今,生意漸漸上了軌道,相較于2014年,公司營業額去年上漲超出一倍,目前聘有近40名員工。對于取得的成就,四名創辦人感慨萬千,用了“久旱逢甘露”來表達當下心境。
創辦人擁有科研背景,是公司的優勢之一。林素敏指出,他們了解客戶在技術上的需求能否達到,不會過度承諾,因此贏得客戶對産品的信賴。她相信,公司研發的技術具備無限潛能,不僅適用于醫院,也可在人流量高的地點如商場、旅遊景點和大規模工作場所采納。
創業之路憑一股沖動起跑,但唯有維持追求理想的熱忱和毅力,才能跑完這場馬拉松,抵達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