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議員呼籲政府加大力度,推動企業積極建立以新加坡人爲核心的勞動隊伍。
胡美霞:采納新加坡人爲先雇傭框架
胡美霞(西海岸集選區)在參與政府施政方針辯論時建議,與醫療、住屋政策等相同,政府也應采納以“新加坡人爲先”的政策加強雇傭框架,單是“公平考量”並不足夠。
她提出改進雇傭框架的幾個要點,包括針對不同領域實行不同就業准證比率;按領域定不同門檻與薪金要求,減少雇主對外籍員工的依賴。此外,確保本地員工獲得栽培,能從外籍人士身上學習相關技能。在特定領域,應要求雇主制定本地員工的栽培計劃,就業准證的申請可取決于公司的栽培工作是否完善。聘用較多外籍人士的領域,公司應達到栽培本地員工的要求,外籍員工的工作證件才能更新。高層也須爲聘請外籍專才負責,申明公司已做到對栽培本地員工的安排。做出不屬實申明的雇主應被制裁。
她說:“只有當新加坡人相信我國的制度照顧他們的利益,他們對外國人的負面情緒才有望緩解……當他們覺得能從外籍同事那裏學習技能與專業知識,他們才會更願意接受外籍專才。”
洪維能:建立全國人力資源理事會
洪維能(裕廊集選區)則建議政府設立全國人力資源理事會,定期與私人企業的人事部主管交流,以更有效地在每個主要領域,建立一個以新加坡人爲核心的團隊。
他說:“我們要向每個在新加坡的主要外國企業,發出一個強烈的信息,每家公司必須公平地對待本地員工,給予他們提升的機會。當人力資源理事會發現某些大企業,連人事部主管都不是新加坡人的時候,就應該做出適當指導。
理事會也可定期發布本地主要領域的平均外國員工數據,包括高管的數據。如果某個私企發現他的外國員工人數和整個行業的平均不成對比,就會間接感受到一些壓力,從而做出調整。”
此外,理事會也可以鼓勵企業互相分享最佳實踐方案,並提出指導原則,推動剛加入新加坡的外企建立一個以國人爲核心的團隊。
郭獻川:留意企業工作隊伍多元性
郭獻川(哥本峇魯)也反映,許多國際企業在中高層職位仍未栽培以國人爲核心的隊伍,許多人擔心在疫情之下,下來的情況會更糟。國際企業是否真的積極聘用或栽培本地人爲高層值得關注。
他建議政府留意企業工作隊伍的多元性,強制那些有超過200名員工,以及就業准證持有者比率超過25%的公司,申報就業准證持有者的國籍與年薪層級。
他認爲,一些高薪職位或需來自特定國家的專才,但除了這類特殊情況,企業應建立更強的新加坡核心團隊,在這段艱難時期有必要揪出不負責任的雇主。
其他議員包括安迪(碧山—大巴窯集選區)、顔添寶(宏茂橋集選區)等也反映國人面對競爭的擔憂,發出應加強打造新加坡核心工作隊伍的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