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環保意識高,即便一般冷氣機比較便宜,有近八成國人會爲了環保,選擇購買較節能的冷氣機,爲愛護環境盡一分力。
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副教授喬治·克裏斯托普洛斯(Georgios Christopoulos)和南大博士生詩瓦蒂·莎瑪(Swati Sharma)去年底于《能源研究與社會科學》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他們聯合進行的最新新加坡人環保意識研究結果。
共有520名居住在本地的新加坡人參與這項研究,其中87%是擁屋族。
除了透過調整冷氣溫度,研究結果也顯示,就算知道將冷氣調至更低溫會讓孩子或同事感到更舒適,超過八成國人還是會選擇將冷氣調至23至25攝氏度,以降低整體碳排放量。
近九成受訪者也會在沒有使用電器時將電器關掉。另外,超過六成國人會選購本地種植,而非從歐美進口的蔬菜,以盡自己一分力,減少碳足迹。
富同理心者更可能采取環保做法
克裏斯托普洛斯受詢時指出,非常富有同理心的國人更可能采取環保的做法,而這類國人愛護環境的可能性比沒有同理心的國人高出超過五倍。
研究團隊在進行研究時,讓國人做與同理心有關的問卷,題目包括是否容易心軟、看到別人被欺負會否想保護對方等。國人作答時使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爲依據。
過半參與研究者非常富有同理心
李克特量表分四級,1爲強烈反對,4則爲強烈贊成。每答一題,選擇強烈反對就得1分,強烈贊成就得4分。每題平均超過3分的人屬于非常有同理心,更懂得體恤他人。結果顯示,超過半數參與研究的國人非常富有同理心。
克裏斯托普洛斯解釋:“非常富有同理心的國人不僅會爲與他們較親近的人,如同事、家人等著想,也更能在做決定時,考慮到國家、其他家庭、生活環境等他們較親近社交圈以外的其他大環境因素。”
他說,如果這組人認爲調低冷氣溫度將對新加坡的整體環境造成影響,那他們會選擇將冷氣調至較高,但沒那麽舒適的溫度,以減輕開冷氣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莎瑪也指出,國人養成愛護環境的行爲主要是因爲富同理心;越有同理心,就越有可能采取更有利于社會大衆的做法,爲建設更具韌性和永續的新加坡盡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