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很多新加坡本地人對看到越來越多的陌生面孔而感到很不舒服,但是想想經濟發展停滯或者未來老年人無人看護這樣更糟的惡果,你們就知道該怎麽做。”
——李光耀
在你眼中,外國人對新加坡而言意味著什麽?
外國人,是新加坡的“必需品”嗎?
01. 多少外國人離開了新加坡?
7月29日,新加坡人力部公布了第二季度勞動市場預估報告,新加坡第二季度就業人數(不包括外籍女傭)大幅銳減12萬1800人,是第一季度2萬5600人的四倍多,減幅再創有史以來新低。
新加坡就業市場出現這樣的萎縮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很多小企業挺不過這次疫情帶來的經濟寒冬,直接宣布倒閉,大企業雖不至于直接破産或倒閉,卻也不得不采取措施,控制成本。
除了餐飲、零售、娛樂業,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新加坡服務業,第二季度年比萎縮13.6%, 環比去年二季度下降41.2%。
遭受重創的旅遊業除了可以預售,收入幾乎爲零;建築業也有大量工程停擺,年比萎縮54.7%。比上一季度萎縮顯著擴大。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于是,新加坡的企業迎來了一波“裁員潮”,大量勞動人口面臨失業和降薪的狀況。
新加坡人力部部長楊莉明于5月29日透露,新加坡有4000多家公司的大約15萬名員工,自3月中以來削減薪金超過25%,受影響人數相等于總勞動隊伍的4%以上。
楊莉明透露,這只是統計上來的數字,而實際情況可能會更糟糕:因爲由于一些薪金削減幅度較小,或雇用少過十名員工的公司,不必向人力部通報減薪事項。
有專家預測,此次疫情造成的經濟沖擊下,新加坡將有15-20萬人失業。
楊莉明于7月3日的發言中強調了新加坡政府在保護新加坡人的工作和生計方面的政策,並指出多年來這些政策是如何收緊的。
當有些公司不得不裁員時,無論是裁本地員工還是外國員工,管理人員都應該很清楚政府允許的範圍是什麽,他們將根據政策做出合理的決定。
換句話說,政府會采取一定措施控制本地居民的失業率,這也就意味著,這樣大規模的裁員,遭殃的大部分都是外國人。
2020年1月至5月,短短5個月時間,新加坡的外國就業人數就減少了6萬人。
在新加坡,面對經濟寒冬的特殊時期,外國人基本上可以說是毫無選擇,一旦被公司宣布裁員或者無限期的拿無薪假,身份問題首當其沖難以解決,生計更是難以維系。
留給他們的,似乎只有回國這一條路,因爲新加坡沒有給他們任何可以留下來的理由。
對于外國人來說,這個困難時期或許不會永遠持續下去,隨著新加坡經濟逐漸恢複,外國人也有機會申請新的簽證,再次回到新加坡工作。
但這一天,什麽時候才會到來呢?
02.外國人在新加坡有多“卑微”?
截至2019年6月,新加坡的總人口達到了570萬。其中新加坡公民占大多數,有430萬公民和53萬永久居民PR,兩者統稱爲“居民”,另外168萬都是“非居民”,就是各種准證的持有者,也就是外國人。
被列爲非居民人口的168萬外國人,分布如下:
外籍學生(4%)= 6萬7200人
EP持有者(11%)= 18萬4800人
SP持有者(12%)= 20萬1600人
WP持有者(41%)= 68萬8800人
FDW(15%)= 25萬2000人
本地公民、永久居民和外籍人士家屬(17%)= 28萬5600人
一個國家有40%的人口都是非居民/外國人,這個比例還是很驚人的。
然而,占了新加坡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外國人,卻因爲尴尬的身份,在新加坡面對著種種“卑微”瞬間。
在教育上,從幼兒園到高中再到研究生,“卑微”一直圍繞在外國人身邊,揮之不去。
EP/SP持有者如果月薪超過6000新,孩子才可以持家屬准證入讀新加坡幼兒園及政府中小學;月薪低于6000新幣,一般不能幫孩子申請DP,孩子要過來讀書,只能申請學生准證。
讀幼兒園,申請學生證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讀政府中小學,孩子可以申請旅遊簽過來新加坡參加AEIS考試,通過之後,進入政府學校,申請到學生准證的可能性比較大,可以持學生准證在這邊讀書。
WP持有者則沒有那麽幸運,孩子想來新加坡讀書,申請學生證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
成功讓孩子入學之後,還要支付高昂的學費
同樣的情況,新加坡公民只需要爲孩子支付不到10新的學費!
公民的孩子上學,小學不要錢,中學和大學預科的學費每月不到10新,這是上百倍的差距!更何況,在入學資格方面,公民的孩子永遠都是會被優先考慮的!
有的外國人,在新加坡辛辛苦苦打拼十幾年,想在這裏落地生根,有一個自己的家,于是考慮在新加坡買房,可是外國人的身份也讓他們體驗到了買房“卑微”。
在新加坡,可購買的房産類型有三種:政府組屋、私人公寓和有地住宅。一般來說,外國人不允許購買政府組屋和有地住宅,能購買的房産類型只剩下了私人公寓。
再說稅收,新加坡買房是要收稅的,稅率根據購買人身份有所不同:
根據《新加坡買房稅務條例2018》中的數據,外國人只能購買公寓,且首次購買需要繳納15%的稅。
此外,所有買家,無論國籍與身份,在新加坡買房的時候都需要支付買家印花稅(BSD)。根據新加坡國內稅務局(IRAS)規定,自2018年2月20日之後買房,需支付:
而且,自2018年7月6日以後,外國人購買任何住宅單位,都需要支付20%的額外買家印花稅。
再說說買房的貸款,外國人在新加坡只能向銀行申請貸款。若是購置第一套房産,銀行的貸款額度可能高達75%,第二套的房産,則可能是45%。而新加坡本地人的貸款額度則可以高達90%。
醫療方面,很多外國人根本就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感冒咳嗽去看個醫生,200新幣沒了;做個闌尾炎手術,1000新幣沒了;做個剖腹産手術,8萬新幣沒了……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不信再來看看新加坡醫院的住院費:
普通病房費用,圖片來源:黃廷方醫院官網
加護病房費用,圖片來源:黃廷方醫院官網
同樣條件下,外國人的住院費用也比本地人要貴上幾倍。
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有CPF賬戶,看病可以用Medisave,也就是醫療保險報銷。如果用健保戶頭裏的錢買一份住院保險,自己再買一份人壽保險,這樣就可以把住院費中剩下的那一部分也省下了,基本上可以做到100%的全部報銷。
而外國人沒有Medisave,需要通過用人單位或個人直接從保險公司購買醫療保險,這部分保險可以報銷一部分的看病費用,但住院報銷額度非常低。
總而言之,如果不幸患上了比較嚴重的疾病,可能還是要買機票回國,不然這裏的診療費和住院費可能不止是讓你“在線卑微”,還會讓你“傾家蕩産”。
最後說到工作上。很多外國人背井離鄉來到新加坡,只是爲了謀求一份生計,然而正是在這一點上,讓外國人感受了一把什麽叫做在線卑微。
近十年來,新加坡的外勞政策不斷收緊,政府幾乎每年都在變著法兒地提高工作准證的申請門檻,在新加坡求職和工作的外國人的境地越來越尴尬…
2020開年,新加坡人力部長楊莉明就表示,新加坡人力部將更新“公平考量框架”,釋放出外勞政策不會有絲毫放寬的信號。
如果說十個手指尚有長短,政府在就業方面偏向于本地人其實也無可厚非,但抛開公平與否暫且不談,外國人在新加坡工作的“卑微”還體現在其他方面:
WP客工比例縮減;SP准證申請薪水門檻提高;EP申請和更新莫名其妙被拒……
新加坡的種種政策也使得更多想雇傭本地人的雇主望而卻步:
人頭稅越來越高,配額越來越少:雇傭一個外國文員,申請SP准證,薪水最低2400新,加上人頭稅330新,加上保險和其他費用,總共快3000新,而且還得有4個本地員工的配額,才能請一個外國人。
雇傭外國人的周期太長:准備材料1周,崗位挂在招聘網站上兩周,申請准證一般要2-3周,最低短也要一個月才能順利上崗。
……
當“坡漂”逐漸成爲卑微的代名詞,還會有更多外國人義無反顧地撲向這個花園城市嗎?
03.新加坡離得開外國人嗎?
外國人,從新加坡開埠以來,似乎就是一個永恒的繞不開的議題。
早期的新加坡因其港口城市的身份吸引了很多外國勞動力人口,對此英國殖民政府和日據時期新加坡政府都頒布過外國人相關的法令。
1982年,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更是定下了一個事關新加坡經濟發展的“十年大計”:要在1991年,也就是十年之內,實現勞動力均由本國人組成的宏願。
到今天,這個藍圖也並未實現。
這麽多年,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新加坡紮下了根,也在一部分新加坡本地人的心頭紮下了刺。
2019年12月,由國際勞工組織與聯合國婦女署聯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過半數新加坡人認爲外勞帶來更高犯罪率,並且不應與本地人獲同等薪酬!
而這樣的對抗情緒也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現。
就政府層面而言,如何平衡本地人和外國人在勞動市場的人數比率及工作待遇,也一直是個爭論不斷的議題。
最近,新加坡的外國人又是遭遇大規模裁員,又是在線“卑微”,難免人心惶惶,離開新加坡的念頭也會隨著政策的收緊和環境的惡化愈發強烈。
問題是,新加坡真的離得開外國人嗎?
世界全球化的今天,除非碰上疫情這種特殊情況,否則一般的國家是不會“閉關鎖國”不讓外國人入境的,所以我們在文章中不討論外國遊客這類的外部角色,僅從在新加坡學習、工作、生活的外國人角度出發去思考這個問題。
最基本的,新加坡的人口正在經曆嚴重的老齡化, 整體人口中40至60歲這個區間的人最多。
與此同時,總體人口中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接近13%,而且由于出生率持續低迷,近年來,一名老人對應的工作公民已從2004年的7.6人下降到5.2人。
這意味著目前新加坡僅有不到6名工作公民負責供養一名老人,而且供養的老人還在增多,工作的人還在減少,鴻溝在不斷變大。
根據專家的分析:到了2030年,新加坡的“老年人口支撐比”會進一步下跌,到時候每2.3個人就要贍養一個老人,社會的財政負擔會相當大。
外向型經濟特點以及種種其他因素本身就決定了新加坡經濟建設很大程度上依賴外國人。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及勞動力萎縮已成爲新加坡難以扭轉的趨勢,這也就決定了:新加坡離不開外國人。
首先,外國人使新加坡的勞動力結構更爲完善,幫助新加坡經濟實現多元化,對新加坡的經濟增長也貢獻頗多。在1992-1997年新加坡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外國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9.3%。而在亞洲經濟危機新加坡經濟增速降至3.1%期間,由于新加坡限制外勞流入,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僅有0.1%。
其次,外國人在填補新加坡勞動力空白的同時,事實上也促進了新加坡本地勞工就業增長。外來勞動力特別是低薪外勞的存在,讓新加坡降低了整體工資水平,增加了對外來投資的吸引力,提升了國際競爭力。
再次,外國人在新加坡的諸多行業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基礎服務行業中,新加坡極爲依賴低薪外勞。
有人曾笑稱:在新加坡,“外國人”幾乎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畢竟連贏取奧運獎牌都要靠外國人。
這裏說的是約瑟·依撒格·斯庫林(Joseph Isaac Schooling),新加坡歐亞裔男子遊泳運動員,擁有土生葡人、馬來西亞華人與英國血統。他的媽媽是馬來西亞華人與新加坡永久居民,他的曾祖父是英國軍官,曾祖母則是土生葡人。
約瑟·依撒格·斯庫林于2016年裏約奧運會在100米蝶式項目以50.39秒擊敗奧運金牌與獎牌數紀錄保持人麥可·菲爾普斯而獲得金牌,獲得了新加坡運動史上的首枚奧運會金牌以及新加坡首枚奧運會遊泳賽事獎牌。
雖然這只是一種比較诙諧的說法,但如果真的沒有了外國人,新加坡恐怕會完全變了模樣。
從幾個影響最大的行業來說:
如果沒有了外國人,新加坡的建築業可能會停擺,馬路、地鐵、樓房可能都會無人建造。
建築業是新加坡的三大經濟支柱之一,有幾十萬外國人在新加坡從事建築業,拿著微薄的薪資,爲新加坡的城市建設貢獻巨大的力量。如果這些外國人都離開了,新加坡由誰去建設?
如果沒有了外國人,新加坡的金融業可能會不複輝煌,成爲一具徒有其名的金融空殼。
“亞洲金融中心”這個沉甸甸的稱號捧在新加坡手上,雖然說一部分是歸功于政府的開放政策和優異的地理位置,但從人力上來說,有一大半都是外國人的貢獻。如果沒有了外國人,新加坡的國際金融公司順利運轉可能都會成爲問題,更別提保住亞洲金融中心的位置了。
如果沒有了外國人,新加坡的制造業可能再也吸引不到有利投資,新加坡或許將徹底從“亞洲四小龍”的寶座上跌落。
曾經新加坡能夠登上亞洲四小龍的寶座,就是因爲政府抓住了經濟轉型的機遇,大力引進低薪外勞,吸引外資,發展制造業。毫無疑問,這些低薪的外國人也是幫助新加坡增加招商引資吸引力的一大重要法寶。而如果有一天新加坡失去了這個優勢,外資們勢必會選擇更加有利可圖的投資地,屆時新加坡也將徹底跌落神壇。
……
從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層面來說:
如果沒有了外國人,新加坡的房價和租金可能會一降再降。
衆所周知,供需關系是影響價格的決定性因素。新加坡的房價和租金趨于穩定,固然有政府調控的因素,但是歸根結底,占總人口40%的外國人來到新加坡,安居是頭等大事,買房和租房也是第一需求。如果這些外國人都不在新加坡了,再加上新加坡本地人“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新加坡的這些房子還能賣給誰、租給誰呢?
如果沒有了外國人,新加坡的餐飲行業可能會迎來大量倒閉。
跟住房是同樣的道理,去吃飯的人少了一大半,餐飲業自然景氣不起來。
其實不止是這些,如果沒有了外國人,新加坡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都會受到影響。
以女傭爲例,如果沒有了外國女傭,新加坡那麽多雙職工家庭的老人和孩子誰來照顧?退一萬步來說,如果一人辭職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又如何保證家庭的經濟收入和生活品質?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經說過:
新加坡本來就是一個由外國移民組成的社會和國家,向全世界吸收最優秀、最有前途的人才是這個國家保持經濟競爭力的唯一辦法。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于2020年1月6日在國會強調,政府始終以民爲主,追求經濟成長的終極目的就是爲了改善新加坡人的生活。
“我們不能打開防洪門,讓洪水淹沒新加坡人。”
“但我們也不能關閉邊境,拒絕外國人進入我們的勞動市場。”
這兩句話,基本上概括了新加坡政府對勞動市場中的本地人和外國人所秉持的立場。
可以說,新加坡對外國人既“依賴”,又“限制”。
就像新加坡貿工部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新加坡需要擁有高技術的外國人,協助發展新興行業。新加坡也需要低薪外來勞動力,應付建築業、制造業、醫藥保健及社會服務業的人力需求。
但在如今疫情帶來的經濟寒冬中,新加坡也不得不收緊政策關口,限制外國人搶占更多本地人的就業和生活空間。
爲了生計,爲了求學……每年有不計其數的外國人坐上離鄉的列車,來到新加坡這個包容而又苛刻的城市。新加坡給了他們奮鬥的動力,他們也爲新加坡的建設貢獻了力量。
沒有外國人的新加坡,是無法想像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惡劣的情況下堅守在新加坡的外國人並不容易,希望他們也能得到更公平的對待。
畢竟善于吸納人才、海納百川一向是新加坡的長處,可一定要好好揣著,千萬別弄丟了。
資料來源:
1.東南亞問題研究:新加坡治國術靠“進口外國人”
2. 新加坡寶典:外國人在新加坡,面對的是什麽?
3. 獅城新聞:新加坡到底需不需要外國人,政府是這麽說的……
4. 潘婉明:客工、人才、新移民:外國人在新加坡
5. 新加坡紅螞蟻:提“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是分化? 陳振聲畢丹星針鋒相對
6. 約翰·培瑞:《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八旗文化出版社,2020
7. 聯合早報:第二季度裁員人數翻倍 公民失業率4%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