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雲龍,男,1871年在新加坡出生。(1819~1942,1945~1957年,新加坡爲英國殖民地)
他的父親是廣東人,在新加坡掙夠了錢,便把妻子和年僅10歲的李雲龍扔在了新加坡,回老家娶了第二個老婆,蓋起了大宅院,捐了個小官,平時吃著火鍋唱著小曲,偶爾還炫炫富,生活簡直不能再惬意。
受父親影響較小,從小接受的是英文教育,加之成年後經常與英國人打交道,導致李雲龍無比變態地崇尚西洋文化。(還是我認識的那個李雲龍嗎?)
新加坡位于赤道,平時沒個25攝氏度都不好意思見人,可不管多熱,吃晚餐時,李雲龍必須穿上一身帥氣西裝,將頭發梳成大人模樣,打上一條騷氣領帶,餐桌上也必須整整齊齊地擺放著西式刀叉和盤碟。
1923年,李雲龍的第一個孫子出生,取名李光耀,寓意光宗耀祖,做爺爺的李雲龍感覺比當爹還開心,出于對英國人的仰慕,他還給孫子多取了一個洋名字:Harry(哈裏),並且下決心讓Harry接受英國教育,從而成爲一個完美的英國人,李雲龍也期望Harry能使老李家興旺發達。
貳
20世紀初,新加坡大部分華人都不希望後代忘記祖宗,因此多將小孩送到中文學校讀書,但李雲龍堅持送孫子念英文學校。
童年李光耀
李光耀從小聰明過人,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受爺爺影響,他也深深熱愛著英國文化,1946年,23歲的李光耀跑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主修法律。
李光耀不禁想:英國真得有能力統治我們嗎?我們明明比他們更強啊!如果我們的國家由自己治理,說不定會更好。
從此,李光耀變成了一個強硬的反英份子,他也在英國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馬來亞(當時新加坡是馬來亞的一部分,整個馬來亞都是英國殖民地)留學生,他們的目的一致——回國後爭取民族獨立。
1963年,新加坡與馬來亞合並,成立馬來西亞。
由于多年擔任工會法律顧問,李光耀在整個馬來西亞影響力很足,馬來西亞領導人,擔心李光耀將來奪取馬來西亞政權,加上本次爆發的種族沖突,最終決定將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
李光耀平生只哭過兩次,一次是母親去世時,另一次就是在宣布新馬分家時。
三
只有穩定,新加坡才有資格談發展。
新加坡到底憑什麽發家致富?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貧窮小島,一躍成爲亞洲最富裕國家?(2018年,新加坡人均GDP爲6.46萬美元,在亞洲僅次于澳門地區)
先說結論:老天爺賞口飯吃+自己爭氣!
中、日、韓、朝鮮、台灣省、香港、澳門甚至俄羅斯遠東地區,與歐洲、中東、非洲交易的石油和工業品,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它占據了世界海上貿易1/4的份額。
肆
李光耀爲什麽說新加坡“人種不好”
70年代末,鄧小平出訪新加坡。當他看到新加坡的成就時,更堅定了要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決心。國宴上,鄧小平邀請李光耀有時間回中國訪問,李光耀回答:“等中國從文化xxx中恢複過來,我就去。”鄧小平說:“那需要很長時間”。李光耀不同意,他認爲:中國人如果真的要追上來,甚至會比新加坡做得更好。
接著李光耀又說:“我們不過是福建、廣東等地目不識丁、沒有田地的農民後裔,而中國卻是留守中原的達官顯貴、文人學士的後代。沒有什麽事是新加坡人能做好而中國人做不好的。”
鄧小平聽後沉默良久。
其實,新加坡不僅是“人種不好”,更是一個資源匮乏的彈丸之地。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城市島國,面積僅682.7平方千米,還沒有北京的通州區大,卻擠下了500萬人口。新加坡更不像一些小國有著豐富的石油、礦産資源,靠著賣資源也能富裕起來。新加坡最多的只有錫礦,也在早年英國殖民時期被開采得差不多了。
1967年新加坡剛剛被迫獨立的時候,李光耀接受美國記者的采訪,當對方問他:“作爲一個中國人,你可以預測一下中國的未來嗎?”李光耀立即糾正:“我不是中國人,我是新加坡人,是華人,這是有區別的”。
幾十年的“去中國化”,導致新加坡華文教育的斷層,許多華人連中國話都說不流利,這也成爲李光耀被攻擊最多的政策之一。但是在晚年接受采訪時,問及“去中國化”政策時,李光耀依然說:“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依然會堅持當初的決心,因爲除此之外別無辦法”。
伍
過去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新加坡重點打造物流中心、金融投資中心、臨港産業如造船修船業、煉油業等,取得了經濟騰飛,跻身發達國家行列;隨著中國的崛起,新加坡的地理優勢必將大幅削弱。
新加坡政府也意識到,光靠貿易、物流和金融,不可能支撐長遠發展,還是得打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新興産業。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新加坡高層就在布局新興支柱産業,如生物醫藥業。
可這個世界,並不是光靠才華就能擊敗對手的,比拼的都是綜合實力,現在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擡頭,沒有市場做支撐,産品質量必須高于別國N個檔次,才能擊敗對手。(新加坡培育了40年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生物制藥,2017年僅占GDP3.5%)
如今的世界,各大國基本上都在搞貿易保護,美國搞“美國優先”,日本也在拚命蠶食全世界半導體市場份額(半導體是新加坡制造業中占比非常大的産業),而中國是爲數不多主張全球化的大國。
只有放棄“親M仇Z”的外交政策,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新加坡才能保證長久繁榮。當然,長袖善舞的新加坡依然是移民、留學的首要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