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先生一家四口于今年1月回返新加坡定居,目前住在丹絨巴葛黃金地帶的達士嶺摩天組屋(The Pinnacle @ Duxton)42層內的5房式組屋裏。(海峽時報)
作者 鄭智浩
屋齡11年的達士嶺摩天組屋,總以它美輪美奂外觀,以及盡收眼底的風景線羨煞旁人,成爲轉售組屋買家爭相競逐的理想家園,更是不少國人夢寐以求的生活空間。
想像一下,身處高達50層樓的摩天組屋內,放眼望去,一邊是牛車水熱鬧繁華的古舊店屋,一邊是中央商業區的無敵風景,生活可謂十分惬意……
那請問,如此夢幻般的組屋,轉售價要多少?
至少123萬2000新元($1,232,000)。
沒錯。出手闊綽的雷先生(40多歲,銀行業者)正是以上述天價,買下達士嶺42層的一間5房式組屋,成爲迄今新加坡轉售組屋價格第三高的交易。
近年來,達士嶺摩天組屋(The Pinnacle @ Duxton)的四房式和五房式單位不斷傳出以百萬元轉售價易手。(海峽時報)
這年頭,轉售組屋價格破百萬元已不是什麽新鮮事。
2012年7月,女皇鎮美嶺街第149座組屋的一個高樓單層公寓式組屋(面積1615平方英尺),以100萬元成交,成爲我國首個百萬成交的組屋。
3個月後,即2012年10月,碧山13街第194座雙層式公寓組屋(面積1750平方英尺),刷新先前記錄,以101萬元的售價成功售出。
幾年下來,百萬組屋已出售不少,更屢屢見報。根據新加坡房地産交易網SRX的數據,截至上個月,本地共有338間百萬組屋脫售。
迄今爲止,本地組屋最高轉售價爲125萬8000新元,同樣是位在達士嶺摩天組屋的5房式組屋。這項記錄于去年9月締造,買家與雷先生一樣,住在大牌1B的組屋樓內。
轉售組屋價格排行榜。(資料來源:海峽時報,紅螞蟻制圖)
雷先生:爲兒女學業返新,找個理想住所
據《海峽時報》報道,因隱私問題而不願具名的雷先生,自小居住在香港,並于2009年成爲新加坡公民。他的夫人目前是本地永久居民,兩人育有女兒貝拉(Bella,10歲)和兒子馬修(Matthew,5歲)。
雷先生表示,之所以選擇中央商業區居住,是因爲看重這塊黃金地段的便利性,他也願意支付高昂價格來享受優越的地理位置。
2000年代末,倆夫妻原本住在廣東民弄的一間3房式屋裏,當時他們膝下無兒女。不久後,他們決定搬去香港生活10年,並于今年1月返回新加坡,讓一對兒女在新上學。
從達士嶺摩天組屋望出去的風景線。(聯合早報)
《海峽時報》記者上周四(25日)探訪雷先生住處時,該地段正進行大規模建築工程。
雷先生似乎不以爲意,認爲工程對組屋環境及估價毫無影響。
“這座建築的最高達57米,(工程)根本不會影響我們的視線或房屋價值。實際上,從窗口看,離這裏最靠近的組屋也有一段距離。”
百萬組屋買家逐年遞增
疫情沖擊下,本地百萬組屋的轉售額反而呈現上升趨勢。
單是2020年,成交價至少100萬新元的組屋就有82間,同比2019年的64間增加了18間。
今年首兩個月的成交量已達到36次,遠超去年1月和2月共8次的轉售次數。今年底或有望重新締造成交量新紀錄。
受訪的房屋分析師異口同聲地指出,這些買家肯砸下重金購買黃金地段的組屋,不外乎是因爲地理位置優越。他們當然有能力購買可觀的私人房産,但這樣一來,只有身處偏遠地段、房型較小的房子可供挑選。
第一太平戴維斯新加坡研究部執行董事Alan Cheong。(Savills)
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新加坡研究部執行董事Alan Cheong說:
“撇開住在私人房産的地位和階級不談,轉售組屋市場讓這些人的金錢,有了發揮更大作用的機會。100萬看似很多,但比起購買公寓,這筆款項並不多。”
國大社會學教授陳恩賜也抱持著同樣的看法,他表示:
“這些百萬元組屋,比起99年租賃、面積更小、屋齡更大、遠離公共設施、無一英裏內便利服務,且須支付高昂費用的私人公寓,更吸引人。”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陳恩賜。(聯合早報)
不過,分析師也表示,百萬組屋還未成爲時下市場新趨勢,尚有發展空間待填補。
據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去年10月在國會發表的數據,百萬組屋僅占去年首8個月的0.3%,還未成氣候。
然而,爲了避免“彩票效應”,李智陞在3月中旬辯論財政預算案時,仍強調政府將努力貫徹黃金地段組屋計劃,在市中心和南部瀕水地區(Greater Southern Waterfront)蓋起“可負擔”預購組屋。
南部瀕水地區覆蓋我國南部海岸線30公裏,從濱海東花園延伸至巴西班讓。土地面積約2000公頃,是濱海灣的六倍,或相當于兩個榜鵝。(聯合早報)
百萬組屋買家都是誰?
與普羅大衆的認知出入的是,不少受訪百萬買家聲稱,房子買來是自住的,而非用于投資。
本地一家銀行的副主席蔡女士(35歲)告訴《海峽時報》:
“曾有人問我們,以後還有沒有可能賣得掉房子?但對我們而言,接下來至少10年裏頭,找到一間居住適宜的環境更爲重要。我們並不擔心未來是否能夠賣個好價錢。”
上個月,他們才以105萬新元,買下由私人發展商設計、興建和銷售(Design, Build and Sell,簡稱DBSS)的大巴窯組屋The [email protected] Payoh,爲的是住在年邁父母的附近。
目前,她與丈夫同住在31層,面積1227平方英尺的5房式單位裏。
大巴窯私人組屋The [email protected] Payoh夜景。(海峽時報)
受訪房屋經紀透露,處于賺錢能力頂峰的30歲左右雙薪夫婦,如同蔡女士及其丈夫,是經紀們頻繁見到的客戶,他們恰好也需要房子組織家庭。
但是,最爲常見且最終買單的群體,仍是那些選擇從私人房産,“降級”到組屋居住的高薪人士。
他們一般在50及60歲左右,有了一筆數額不小的存款,准備賣了有地住宅,然後選定黃金地段內質量高、地點便利的組屋過上退休生活。
另兩個群體也時有所見,他們是本地富豪和20歲左右的年輕情侶。前者的購買能力不必贅述,後者則有父母援助,得以支付高昂的首付款(約百萬房價的10%)。
新加坡有超過八成人口住在建屋局組屋。(聯合早報)
截至截稿爲止,本地房地産網站PropertyGuru共有212間轉售組屋以至少100萬的價格,等待“有緣人”相中,地點集中在達士嶺摩天組屋、杜生莊(SkyVille @ Dawson)及杜生閣(SkyTerrace @ Dawson)。
在另一房地産網站99.co,也張貼了226間售價百萬元以上的轉售組屋(或有重複)。
這樣看來,百萬轉售組屋並非罕見之事。
紅螞蟻相信,在拒絕偏遠的高端公寓享受,甯可在黃金地段置産的勢頭下,今年本地一舉突破往年百萬成交量的記錄,應該指日可待。
轉售組屋都在哪兒?(資料來源:海峽時報,紅螞蟻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