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都是小國和弱國,東南亞各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無法自己主宰本區域的事務。因此,在處理對外關系中,它們不得不周旋于大國之間,在夾縫中求生存。冷戰結束前後至今,東盟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保證東南亞地區安全與穩定的地區戰略,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東盟認爲,利用大國們追求權力的欲望,使它們在該地區的權力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是保證該地區安全、穩定和繁榮的最佳選擇。
上述“大國平衡”論主要有以下三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印尼蘇哈托時期曾經竭力奉行的不結盟政策。在蘇哈托看來,推行不結盟政策可以將大國排除在本區域之外,由本區域內各國來處理自己的事務,而印尼是東南亞地區的大國,通過在東盟中的政治盟主的地位,可以主宰本區域的事務。因此,推行不結盟政策,有利于實現和鞏固印尼在東盟的領導地位,最符合印尼的利益。
印尼雅加達
第二種觀點,馬來西亞提出的中立化。這種觀點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地區內各國在處理國家之間的關系時遵循互不幹涉、互不侵犯的原則,不卷入大國之間的競爭,並且把這些競爭排除在本區域之外;二是大國要保證不介入本區域事務,以保證本區域的中立。這種觀點後來發展成爲“和平、自由和中立區”的概念。
馬來西亞
第三種觀點,新加坡認爲,大國在東南亞地區具有重要的利益,因此,要想完全排除大國在本區域的存在既不現實,也是有害的。東南亞各國大部分都是小國,因此,最爲現實的辦法,是歡迎大國在本區域的存在和影響,但這種存在與影響應該是均衡的,通過這種均衡,本區域便可實現和平與穩定。因此,東南亞各國在處理與大國關系時,必須奉行均衡戰略,即在各大國之間尋求勢力的平衡,防止某個大國在該區域的存在過分強大,一旦失去均衡,便有可能導致本區域的不穩定。
新加坡
第一種觀點實際上行不通,因爲東南亞沒有一個國家擁有實力能夠完全把大國的勢力排除出去,而且東南亞國家之間本身矛盾重重,互相之間不買賬,很難實現印尼所夢想的不結盟;第二種觀點也不現實 ,因爲實際上沒有一個大國會願意挺身而出保證東南亞的中立。隨著冷戰後東南亞地區局勢的發展變化,尤其是金融風暴和9.11事件,使第三種觀點,即新加坡的觀點逐步爲大多數東南亞國家所接受,成爲該地區各國處理與大國關系的一個基本原則。東盟推行大國平衡戰略,不僅是出于對自身的實力的考慮,而且也是對冷戰後急速變化的地區局勢的一種反應。
東盟秉持這一“大國平衡”理念,既尊重大國在本地區的利益,但是同時,也通過一定的機制令其相互制約、相互牽制,最終實現戰略穩定和戰略平衡,維護“東盟中心地位”。東盟的最終目標便是,由東盟來主導本地區安全事務,維護地區中立、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