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
鹿特丹是典型的港口城市,地處荷蘭南部,位于萊茵河與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東溯萊茵河、多瑙河,可通至裏海,有“歐洲門戶”之稱。鹿特丹是荷蘭第二大城市,年産值約占荷蘭國民收入的13%。鹿特丹的經濟幾乎完全以航運爲基礎,它聚集了國際航運業的各種要素,擁有完善的港口設施、發達的轉運網絡、健全的服務體系和生機勃勃的臨港産業,是國際上重要的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
鹿特丹充分利用自身海運優勢,逐步發展壯大石化工業,煉油、化工、造船等工業,依托鹿特丹港蓬勃發展,形成了一條以煉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機械、食品等工業爲主的臨海沿河工業帶,成爲世界上三大煉油基地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工業綜合體和港口城市。鹿特丹建立了發達的集疏運系統,包括鐵路運輸、內陸水運、管道運輸和公路運輸,憑借著港口和強大的集疏運網絡,利用自身的臨港優勢,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其港口增加值占裏奇蒙德地區GDP的40.5%,占荷蘭的8.2%。目前,鹿特丹不僅是歐洲最大的貨櫃港口和西歐商品的集散中心,也是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
雪梨
雪梨港,又稱傑克遜港,東臨太平洋,西面20公裏爲巴拉瑪特河,南北兩面是雪梨最繁華的中心地帶。因此,有人稱雪梨港是城中港。無疑,欣賞雪梨的最佳視點之一是遊弋于雪梨港的碧水中向兩岸眺望。雪梨港的環形碼頭是渡船和遊船的離岸中心地,人們可以選擇各種檔次和航程的渡船、遊船,來欣賞雪梨這一世界最大自然海港的美麗景色。當然這裏也成爲最繁華的遊客集散中心點。
雪梨港是澳大利亞進口物資的主要集散地。港灣總面積爲55平方公裏,口小灣大,是世界上著名的天然良港。1953年建成的橫跨港口上空的雪梨海港大橋長達1149米,其單孔跨度503米,橋面高出海平面59米,如長虹淩空,氣勢壯觀,是南半球第一大拱橋。它將市區南北兩部聯成一體。橫臥港底的海底遂道長2.3公裏,1992年建成後使港灣兩岸的運輸能力提高了50%。渡船、遊艇、汽艇、遠洋班輪和劃艇,所有這些都爭相來到雪梨海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港口,令它時刻生氣勃勃。
新加坡
新加坡發展成爲如今的國際航運中心,“以港興市、以港興國”的理念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加坡坐擁馬六甲海峽這條全世界最繁忙的海運線,依托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港運用自由港的政策,充分發揮其中轉功能,處理了大約世界五分之一的貨櫃轉運吞吐量,帶動了貨櫃國際中轉業務的發展,成爲國際航運網絡的重要一環,由此也提升了新加坡在國際航運、貿易和金融業務的競爭力。
新加坡通過建立工業區發展工業體系,在電子電器、煉油、船舶修造等方面形成産業優勢。工業和貿易的發展吸引了各類要素在港區地集聚,從而推動了金融、第三方物流等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這一發展路徑符合新加坡通過港口發展帶動城市發展的理念。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以及城市整體規劃的注重,新加坡致力于向知識經濟轉型,重點發展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産業,並積極發展與港口相關的服務産業,例如國際旅遊業和會展業。新加坡港産業集群的分布已經沿著港區不斷向外延伸,産業鏈多集中在航運産業上遊,形成了以發展國際高端航運業爲主的知識驅動型的航運發展模式。
MTExLjY1LjQ0LjEyMA==
上海
上海港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中心、長江入海的咽喉,是中國自西向東以長江爲橫軸線和自北向南以海岸線爲縱軸線的交彙點。上海港港區有黃浦江66.6千米及長江口南水道南岸106.5千米兩部分。上海港區陸域由長江口南岸港區、杭州灣北岸港區、黃浦江港區、洋山深水港區組成。沿海北距大連558海裏,南距香港823海裏,長江西溯重慶2399千米。
截至2005年,上海港水域面積3620.2平方千米。其中長江口水域3580平方千米;黃浦江水域33平方千米,港區陸域7.2平方千米。海港水域由長江口和杭州灣水域、黃浦江水域、洋山港區水域,以及長江口錨地水域、綠華山錨地水域組成 。截至2016年底,上海港已經與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建立了貨櫃貨物貿易往來,擁有國際航線80多條。2016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02億噸,完成貨櫃吞吐量3713萬標准箱。2018年,上海港港口貨物吞吐量世界排名第二。
港口城市發展經驗借鑒
制定長期發展戰略,引入先進的建設主體
港口城市建設需要有長期戰略規劃和強有力的推進主體作爲保障。從國內外典型港口城市發展經驗來看,他們都制定了長期戰略規劃,這不僅有助于理清未來發展方向,更能幫助其專注于某一領域精准發力。如新加坡制定了“以港興市、以港興國”的發展理念、甯波更是多年奉行“港口興,則城市興、經濟興”的城市發展戰略。同時引入具有豐富經驗的港城一體化開發主體也是港口城市發展的關鍵,有利于達到港城互促發展的效果。如新加坡引入了在貨櫃碼頭經營、投資和管理上都有著豐富的經驗的PSA International Singapore,不僅幫助新加坡奠定了全球港口城市發展的典範基礎,自身更是成爲了世界第一大碼頭運營商。
大力發展臨港産業,帶動城市經濟發展
臨港産業是港口城市協調發展的關鍵和核心,是港城互動的紐帶,國內外典型港口城市在形成過程中無一例外地都是依托臨港産業帶動城市經濟快速發展,且均具有主導産業鮮明的特征。在産業發展上充分利用港口資源、圍繞港口優勢建立産業集群,大力發展與港口直接産業、關聯産業、依存産業的生活性服務産業,提升城市功能。例如,鹿特丹依托自身工業基礎與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爲世界上三大煉油基地之一;新加坡大力發展臨港産業,成爲了世界石油煉制中心、國際船舶燃料供應中心及世界最大的修船基地。
打造完善的港口集疏運系統,提高港口輻射影響力
港口城市需要通過高效集疏運擴大腹地輻射範圍,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影響力。如鹿特丹擁有多模式的集疏運系統,通過鐵路大通道,將港口腹地延伸到上千公裏以外的歐洲內陸腹地,形成“水-公-鐵-管”的運輸模式,海鐵聯運貨櫃吞吐量占到20%以上,美國向歐洲出口貨物的43%以及日本向西歐出口的貨物近34%都經由鹿特丹中轉。杜伊斯堡依托內河優勢,鐵水聯運貨櫃吞吐量占比超過36%。完善、高效的集疏運體系有效促進了港口與城市在經濟、政策、文化等方面的融合發展。
來源:企鵝號-城市化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