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由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得不全民在家“坐月子”。
疫情對GDP“拖累”可以說是無可避免了。但是究竟能“拖累”到何種程度,對此我們回顧2003年“非典”前後的中國經濟表現,借此分析當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非典“對股市和經濟的影響
“非典”疫情對國內經濟、疫情對國內經濟産生負面影響,但下行幅度較爲有限。
根據數據顯示, “非典”疫情對03年Q2GDP的影響大約0.9個百分點,其中對工業生産、消費、出口”等均産生不同程度的沖擊,持續時間約一個季度。
當疫情被控制後,國內經濟開始企穩反彈。
對于房價,“非典”疫情對國內房價的影響甚微,疫情期間國內房價延續穩步上行趨勢。
“非典”疫情對物價影響主要體現在對食品價格方面。“非典”疫情嚴峻期(4月-5月份)食品價格有短暫沖高回落,“豬價、蔬菜”等價格有回升,但持續較短時間後回落。
“非典”疫情時出現階段性沖擊原油價格,避險促進黃金價格走高。
原油價格回落時間大約持續1個半月,布倫特原油價格回落幅度約31.40%;避險情緒(唯有疫情嚴峻期)促使黃金價格階段性上行,持續時間約1個半月,回升幅度15.52%。
01 對股市的影響
SARS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有限,對香港股市影響更大些。
上證指數2002年11月初到2003年1月初的谷底下降-14%。
2003年初SARS疫情開始受到關注,一直到疫情擴散,也就是2003年的5月,A股上證綜指基本處于上升階段,只是到4月中旬因爲媒體對疫情的集中報道出現過約6%的周跌幅。
6月SARS疫情逐漸被控制階段,A股出現了持續的下跌,但隨著年底的迅速反彈,7月中回升15%。
最終,03全年仍然收獲了10.3%的漲幅。
而港股表現出了截然相反的走勢。
隨著疫情的擴散,和媒體高強度的覆蓋,香港恒生指數2002年11月初到2003年4月中,恒生指數持續下行至谷底,下降-15%;6月疫情得到控制後,股市迅速回暖,從谷底經三個月的強勁反彈,到2003年7月中回升了22%。
2003全年實現了10.3%的漲幅。
美國指數2002年11月初到2003年3月中的谷底下降-11%,跌幅和上證指數和恒生指數相當,而從谷底經四個月的反彈,到2003年7月中回升了25%,超過上證和恒生。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3月20日,美軍發動伊拉克戰爭,對股市的影響這次戰爭才是決定因素,SARS沒有影響到美國。
所以,確定某個單一因素對全球股市和全球經濟的影響十分困難,因爲股市和經濟同時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數據、公司經營狀況以及地緣政治變化。
也就是說,外部沖擊對股市的影響很難被單獨分離出來。非經濟因素造成的外部沖擊(包括政治事件,軍事沖突等)對股市的影響較小較短,股票指數長期上漲的勢頭並不因爲這些吸引媒體關注和大衆“眼球”新聞的影響。
大規模流行疾病帶來的股市沖擊也是同樣的道理。
02 對經濟的影響
根據相關數據估算,2003年SARS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爲400億美元。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于2006年5月發布的經濟簡報估算,SARS疫情造成全球國內生産總值(GDP)減損0.1%。
2003年二季度SARS疫情高峰期,由于交通、旅遊、酒店、餐飲等消費明顯下滑(中國大陸消費從一季度同比增長9.2%下滑到二季度的6.8%),對經濟産生顯著的負面沖擊。
中國大陸和香港2003年的GDP二季度同比增速相對于一季度分別下降了2個百分點和4.05個百分點。
由于當時中國大陸消費對GDP的貢獻低于投資,得益于政府的寬松的貨幣政策帶來的投資增長(房地産投資二季度同比增長33%)和應對危機采取定向財政支持,以及中國加入WTO後的全球化紅利,2003全年中國大陸實際GDP相對于2002年增長了10%。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SARS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輕微,而GDP實際結果並未充分反映SARS的負面沖擊。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四位學者通過對部分服務行業的問卷調查估算,認爲SARS疫情造成了大約253億美元(約合2100億人民幣)的經濟損失,其中旅遊業受傷最嚴重,來自中國和外國遊客的收入相對于2002年分別下降了約10%和約50-60%。
他們的整體結論是SARS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相對于未發生情況,拉低了1-2個百分點的GDP。
香港作爲SARS疫情受災最集中地區,由于其消費主導型的經濟結構,經濟受到的沖擊更加明顯。盡管2003年6月疫情基本得到控制,7月底啓動“自由行”帶來三季度GDP同比增長快速提升,2003年全球香港實際GDP相對于2002年仍然下降了2.95%。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爆發後,香港金管局收集到13家外資商業機構的預測,他們將香港GDP全年增速從平均值2.8%下調到平均值1.6%,所有預測數據均爲正增長,與實際結果産生明顯的偏差。
這既反映了SARS疫情帶來的罕見沖擊難以估算,也反映出商業機構在預測上的保守性。
盡管病毒疫情爆發會破壞整體經濟,但這通常利好醫藥股,而不利于旅遊觀光相關股票–酒店、航空公司、奢侈品和消費品公司。
SARS疫情爆發期間,由于消費者支出受挫,中國零售銷售數據大幅下降。
以奢侈品行業爲例。LVMH(LVMH.PA)、開雲集團(Kering)(PRTP.PA)、愛馬仕(Hermes)(HRMS.PA)和博柏利(Burberry)(BRBY.L)等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奢侈品生産商個股也下挫。
03 危機是個機會,只要利用的好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道德經》
大叔做了個簡單的推理:
假設潛伏期/傳染期兩周,也就是個體在兩周之內,會出現兩種情況:病毒自然被人體免疫/此人生病。
首例發生在1/1武漢,曆時2周,即1/1-1/14期間,傳染給周圍的第一批人;
這第一批人自由走動、春運,在1/15-1/28傳給了第二批人,在全國/全世界開始傳播給第三批人;
隔離政策100%從1/28開始執行,也就是說,1/28開始全中國/全世界人口停止流動;
第三批被傳染的人在1/29-2/11,會自己治愈或者生病,同時不再傳染給下一批人了。
如果這個極其簡單的假設正確,那麽傳染的波峰應該就在下周,而2/11那周可以看到總傳染人數的下降。
對經濟影響或超非典;短期利好債市;A股或迎買入良機;持續看好獲取人才紅利的行業
1、經濟方面:對經濟影響或超非典;消費投資或將維持低位。
此次新型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003年的“非典”,且此次出現封城,延期複工、開學等措施,預計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更大。
當前疫情仍處于發酵期,對餐飲、旅遊、交運、文娛等行業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也將妨礙節後的地産、基建施工。預計受新型肺炎影響,一季度消費、投資增速或將維持低位,PPI回升勢頭或將被遏制。
2、債市方面:短期利好債市;長期需防波動
1)短期來看,爲對沖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預計貨幣政策會適當加碼,流動性偏寬松的格局有望延續,短期內債市走勢向好,建議積極參與。
2)長期來看,隨著氣溫上升、防控能力加強,疫情終將過去,疫情沖擊過後推遲的消費、投資或將有一定反彈,因此債市收益率下行後也需預防市場波動。
3、股市方面:或迎買入良機;獲取人才紅利的行業。
人才紅利是人口紅利之後又一次特殊機遇,人才紅利的結果表現在
1)高附加值勞務出口和服務外包2)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突飛猛進。3)收入提高,消費升級
受疫情影響,預計一季度經濟數據會受一定影響,A股春節長假後開盤大概率會迎來階段性調整。市場的回調可以看作爲牛市中途的調整,或帶來買入良機。
判斷的主要理由包括:
1)短期來看,爲對沖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預計流動性偏寬松格局持續,對A股形成利好。此外,股市是領先指標,而不是同步指標、更不是滯後指標;因此,可能在病例數據改善之前,股市便有望見到止跌回升。
2)中長期來看,對國內經濟而言,參考2019年的中美經貿談判,同樣是事件性沖擊,短期的外部沖擊,反而刺激了國內的創新和改革,使得國內經濟更加健康。
此次疫情面前,我們看到了一些問題,相信這次疫情,也會進一步改善我們的治理結構、生活習慣等等,使得整個國家的機體更加健康。
參考2003年應對非典的經濟政策重點就是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在本次疫情下,國家或將同樣把經濟重點放在新興産業上。新興産業或有望加快發展勢頭,帶來更強的長期經濟增長趨勢。
對于股市而言,此次疫情,對于全國來說可能是一次痛苦的經曆,但是對于A股市場投資者來說,可能是一次非常難得的買入機會;對權益類新基金來說,也是較好的發行時點。
巴菲特說過,投資股票,我們需要是“長期樂觀主義者”。
在此由衷祝福武漢、祝福中國!
內容來源:
中金:回顧2003年“非典”對經濟的影響。
路透社:《背景資料:病毒疫情是如何影響經濟和市場的?》
夏春:“《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會如何影響經濟和股市?》《財經智識》
任澤平:《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澤平宏觀》
新浪財經:《全民“宅”在家,新型肺炎疫情對中國消費影響有多大?》《新浪財經》
國金證券:以史爲鑒 複盤03年“非典”對當前A股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