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有的孩子不管不問成績卻好,而家長死盯孩子做作業學習,成績反而不好?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有句名言“教是爲了不教”,同樣我們也可以延伸出一句話“管是爲了不管”,這也是爲什麽有的孩子不管不問,但是成績很好,有的孩子整天盯著做作業學習,成績反而不好的原因。
一、孩子的學習,家長要學會放手
孩子剛學會走路的時候,爸爸媽媽需要扶著孩子走路,否則孩子就會摔倒;當孩子走得好一點時,爸爸媽媽要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走路,如果爸爸媽媽擔心孩子跌掉摔傷,一直扶著孩子走路,那麽孩子可能一直不會走路,這是家長犯的第一個錯誤;還有家長會犯另外一個錯誤,孩子需要扶著走的時候,對孩子不管不問,讓孩子在那裏爬行,當看到其他孩子都已經走得很好時,才意識到問題,于是開始扶著孩子走路,但是孩子已經過了敏感期,扶著也走不好了。
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放在學習上,家長就不懂了。其實,學走路也是學習,學習知識和學習走路的能力,是相同的。
孩子的學習,歸根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孩子才會真的學好,靠家長盯著寫作業學習,成績反而不好的學生,就是家長沒有培養出孩子自覺性和自主性的結果。
二、什麽時候放手,很關鍵!
孩子學習需要放手,但放手不是不管不問,有家長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理念,其實也逃避了家長自己的責任,在某個特殊的時期,家長的外在作用,比孩子自身的原因更重要。
所以,對孩子的學習,家長還是要管的,那麽什麽時候管,什麽時候放手呢?根據我的觀察,小學三年級之前,家長要多管,小學三年級後,家長要逐漸放手。
三年級之前,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對于小孩子而言,就如同小樹一樣,有很大雜枝,如果家長不修理,小樹就會長歪,就長不高,所以這個時候,大人的“修理”很重要。經過三年的管理,孩子已經有了較好的習慣,這個時候,家長要學會逐漸放手,而不是一直盯著寫作業,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了,這個時候,家長也給孩子注入學習動力,不斷鼓勵孩子,轉化成孩子的內驅力,當孩子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的內驅力了,還需要家長管嗎?這就是有些家長,對孩子學習不管不問,但是孩子成績卻很好的原因。
“管是爲了不管”,家長一開始要管,但是不是一直管,管理的最高目標就是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而不是家長一直盯著。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