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之前,無立錐之地的劉備一直寄寓于各諸侯之間,疲于奔命,混得很慘,起初討伐張純之時,幸虧以其精湛的演技裝死而躲過一劫,不然早上西天,"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
早已成爲常態的逃亡之中,難以自保的劉備多次狠心丟棄妻子和子女不管,獨自逃命,真是有損其"聞名于世的仁慈"之名,曾經逃亡中兩個女兒被曹純抓獲;有個兒子被曹操抓獲之後再無音訊,史書上只記載與關羽一同被抓,"曹公盡收其衆,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但關羽返回劉備身邊之時,卻無其子相關記載,"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之後再沒有看到其兒子相關記載,是死是活無法斷定。
仁弟純 …… 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三國志》
《三國志·刘封传》记载"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爲子。"劉備寄寓荊州劉表之時,被曹操抓走的兒子或者被殺或者病死或者被棄,反正已不在身邊,故此,收養"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寇封爲養子,改姓爲劉。劉封氣力過人,身懷武藝,二十多歲的時候,就跟隨劉備入蜀,參加益州攻取戰,平定益州之後被封爲副軍中郎將。
丟失東三郡
西城、上庸、房陵三郡原先爲隸屬漢中郡的三個縣,後改爲郡,因其位處在漢中東邊,故稱之爲東三郡,西城在沔水之邊,上庸以堵水可通沔水,房陵以築水可通沔水。地處益州和荊州接連部位的東三郡地勢險峻,崇山疊嶺,四面環山,閉塞不通,陸路崎岖,但是可以順著沔水直達軍事重鎮襄陽,故此,若控制東三郡則軍事戰略上具有巨大意義。
于是,建安二十年(219),根據大佬劉備指示,宜都太守孟達從秭歸北上攻占房陵。之後趁熱打鐵,准備攻打上庸,此時,劉備已攻占漢中,覺得孟達難以獨任,于是派遣養子劉封,順著沔水而下,與孟達軍隊會師于上庸並讓劉封統領孟達軍隊,俗話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劉備以親統疏之舉,爲日後孟達背叛蜀漢埋下伏筆。
劉封和孟達的征討,沒有遇到太大阻礙,上庸太守申耽舉衆投降,于是劉備加封申耽爲征北將軍,其弟申儀爲西城太守、建信將軍,升遷劉封爲副軍將軍,唯獨對出力最多的孟達沒有一丁點加官升職。當初,孟達和法正爲了迎接劉備入蜀過來荊州之後,一直未返回益州,先是在江陵駐屯之後再到秭歸,之所以與其他蜀漢部隊相比其獨立性相當強,劉備是害怕尾大不掉有意打壓孟達,以便于劉封控制孟達。
初,劉璋遣扶風孟達副法正,各將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達並領其衆,留屯江陵。>>> 《三國志》
劉備攻占漢中後,其人生達到巅峰,或許被勝利沖昏頭,不久讓關羽北上圍攻樊城、襄陽,明明是兵力有限的蜀漢集團,一下子攤子擺得也忒大了,真讓人擔心會出現顧此失彼的難堪局面。果真,孤軍作戰的關羽吃不消,連呼劉封、孟達增援,但是劉孟兩人以剛占領東三郡,其局勢不穩爲由,沒有給予支援,加之東吳偷襲荊州而最終導致關羽被斬殺還丟失整個荊州。
又,被人稱之爲"恃才好術"、"將帥之才"的孟達,怎能心甘情願當比自己年齡小、經曆少的"空降兵"劉封的下屬,故此,兩人常有紛爭,關系不融洽,劉封仗著自己劉備養子特殊身份總是欺淩孟達。
之所以,關羽被殺之後孟達深感恐懼,就如《辭先主表》所講,擔心會出現雖爲蜀漢賣命卻最終被冤枉而慘遭迫害事情,時常爲之悲痛欲絕,希望劉備放他一個自由。不久孟達果真帶著自己四千余家部曲投降曹魏,劉備最不希望看到的一幕還是發生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自己種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偷偷地咽下去了。
伏惟殿下將建伊、呂之業,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創,…… 夫際會之間,請命乞身。何則?欲絜去就之分也。…… 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臣每讀其書,未嘗不慷慨流涕,而親當其事,益以傷絕。何者?荊州覆敗,大臣失節,百無一還。惟臣尋事,自致房陵、上庸,而複乞身,自放於外。……臣誠小人,不能始終,知而爲之,敢謂非罪!臣每聞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臣過奉教於君子,願君王勉之也。>>> 《辭先主表》
賜死劉封
不久,孟達與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劉封,加之西城太守申儀背叛,劉封被打敗返回成都。到成都之後,劉備斥責劉封"侵陵達,又不救羽。"劉封無言以相對,確實是自己之過,性格剛猛的他,肯定心想一人做事一人當,該怎麽處置應該怎麽處置吧,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人頭會落地,以致于悲歎,"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當初,孟達與徐晃等人攻打上庸之前,曾經給劉封寫信說,目前劉禅已立爲漢中王太子,你與漢中王劉備本來就是"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血。"但問題是你手握重權,將會遭受猜忌,身邊有識之士,無不爲你目前處境捏一把汗。還有,劉備身邊人多,將會揣摩到其猜疑之心,肯定會有人離間你們,"恐左右必有以間於漢中王矣。"你現在領兵在外,暫時還會安全,倘若返回成都則危險,"足下失據而還,竊相爲危之。"但是劉封沒有理會,結果會怎樣呢?
果真讓劉封大跌眼鏡,孟達預測如神,就他所言返回成都之後,諸葛亮以"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禦。"爲由奉勸劉備斬殺劉封,身爲蜀漢政權人主,劉備也很無奈,爲了保住一生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不得不狠下心賜死劉封,但畢竟與劉封曾有過父子之情,爲之流涕不止。
世人常說,"知子莫若父",枭雄劉備心知肚明,三十多歲的劉封正處于既有豐富的閱曆和經驗又精力充沛的黃金年齡段,劉禅才十幾歲的小屁孩,加之本身資質差,不夠優秀,無法與劉封相提並論。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假如劉封狠心與劉禅爭奪權力,則兩人可不是同一個級別選手,劉禅相差十萬八千裏,若單打獨鬥劉禅必敗無疑,但是畢竟身爲正統的劉禅不可能一人應戰,肯定會大多數人支持劉禅,最終誰贏誰輸不好判斷。
但可以肯定的是兩人的內讧將大大削弱蜀國實力,讓"奸人"漁翁得利,會帶來滅頂之災,有袁譚、袁尚袁氏兄弟,劉琦、劉琮劉氏兄弟前車之鑒,不能再重蹈。故此,"易世之後終難制禦"確實是斬殺劉封的重要理由,但不至于一定要斬殺,其實也有廢爲庶民或者流放到不毛之地等其他舉措,不一定非要趕盡殺絕,是不是另有非死不可原因?
在動蕩不安的亂世中,通常人最擔心的是自身安危,這也是人的本能,所以當時人們是認可"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觀念。當初,官渡之戰時,很多曹魏大臣們都在暗地裏紛紛向袁紹寫信示好,但是出人意料,最終曹操以弱勝強,整理戰場之時,發現很多大臣們通敵信件。曹操卻看都不看一眼,直接下達命令一把火焚燒掉。
人們會說曹操真具有領袖氣質,大度無比,其實這是曹操無奈之舉,雄才大略的曹操會洞察人性,清楚趨安避危是人的本性,很難改變,所以曹操當時只能采取燒掉信件,一概不究。袁紹還強大沒有徹底敗亡,革命尚未成功,還得靠這幫大臣們繼續戰鬥,不能只靠自己一人之力與之抗衡,或許曹操心裏已經罵到這些人祖宗十八代不止,但身爲大佬只能壓抑自己,爲了顧全大局,只能表現爲若無其事,可謂當領導不只有威風之面還有很多明面上說不出的苦衷。
此時,蜀漢集團丟失荊州之後又丟失上庸地區,接二連三的打擊,使蜀漢政權內部騷動不安,加之原本就存在新舊勢力利益沖突。所謂舊勢力指原劉璋集團舊臣及益州本土勢力,新勢力就是劉備入主益州之前的老部下。"外來戶"劉備是以少數派"新勢力"領導多數派"舊勢力",若一對一整體實力而論,新勢力肯定比不上人多勢衆的舊勢力。之所以,只能靠安撫、拉攏政策保持利益平衡,從而保障蜀漢政權的安定。之所以,劉備有娶吳懿之妹寡婦吳氏;迅速提拔法正;給予徒有虛名的許靖高官爵祿;不計前嫌重用劉巴;重用益州本土人黃權、李恢等等拉攏舊勢力舉措。
孟達是舊勢力中的中堅分子,他投降曹魏的原因不只是與劉封不和,還有其他原因,且倆人不和,不一定都是劉封的過錯,孟達也有自己性格缺陷。但是丟失荊州而人心不安之際,劉封等于是捅了馬蜂窩-孟達投降曹魏、丟失東三郡。
本身劉備入主益州時間短,共五年左右,還未能與舊勢力建立牢固的君臣關系,若有不利情況,這些舊勢力如當初背叛劉璋一樣也可以輕易地背劉備而去,這是劉備所最顧忌之事,因劉備所掌控的新勢力實力還未達到獨立控制整個益州,必須聯合舊勢力才能治理好益州。
之所以,身爲益州新主劉備必須向舊勢力足夠誠意表明其不偏不倚的立場,才能防止再出新第二個孟達、第三個孟達…… 不然無法控制局面而終釀成大禍,再無劉氏蜀漢政權,子嗣繼位之事都將會成爲空談。故此,爲了顧全大局,只能以大公無私、不顧親情、公正地處理事情,避免發生彌天大禍。那麽只能采取一個辦法,以大義滅親方式斬殺劉封而贏得舊勢力的繼續支持,從而保障蜀漢政權的延續。
結語
其實,劉封是奉劉備之命,奔赴上庸與孟達共事,只是奉命行事而已,導致發生如此棘手問題,固然與劉封和孟達兩人性格有關,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劉備不信任孟達而派遣劉封及指使關羽北上圍攻襄陽之戰而導致。
故此,某種意義上劉封是替劉備背黑鍋,成了替罪羊,加之其劉備養子的特殊身份,非死不可,劉封之死不僅僅爲丟失東三郡失職之事有人擔責還徹底解決"易世之後終難制禦"之憂,進而劉備繼續贏得舊勢力的支持,真可謂除劉封之外皆大歡喜之事,只是劉封自己太可悲可憐,只恨當初被劉備欣賞而成爲天下最無情的帝王之家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