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業控股●重組媒體業務
集團預計10月到11月間召開特大會,讓股東針對吉寶的收購計劃投票。這是一項協議安排,須獲75%股權支持才能通過。
胡淵文 報道
新加坡報業控股(SPH)重組計劃第一步獲得股東高票通過,分析師預料,吉寶企業(Keppel Corp)接下來對集團提出的非媒體業務私有化收購獻議獲得通過的可能性高。
基金管理公司Azure資本(Azure Capital)總裁黃耀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媒體重組獻議獲得通過與預期一致,因爲媒體業務呈下行趨勢非常明顯,要維持營運需要大量資源。
對于報業控股的長期股東來說,報業控股的業務已經和早期不同,無法期望公司繼續派發豐厚的股息,把媒體業務剝離出來是正確的選擇。
報業控股重組的下一步是讓股東針對吉寶提出的私有化獻議表決。
兩項決議獲壓倒性支持
爲吉寶獻議鋪平道路
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會長傑樂(David Gerald)發表聲明說,兩項決議獲得壓倒性的支持,爲吉寶的私有化獻議鋪平了道路。
“我相信報業控股股東會作出對他們有利的選擇。他們應仔細考慮吉寶的獻議並投票。”
黃耀前說:“我相信股東投贊成票的可能性很高,因爲兩家公司在多個領域都具有協同性。”
按照吉寶8月提出的收購獻議,報業控股股東持有每一股,可獲吉寶企業支付0.668元現金,外加0.596股吉寶房地産信托(Keppel REIT)以及來自報業控股的0.782股報業控股房地産投資信托(SPH REIT)。根據7月30日兩只REIT的閉市價計算,收購報業控股的獻議價是每股2.099元。
維權投資公司Quarz新加坡公司研究主管徐智鵬受訪時說:“重組計劃獲得高票通過,主要原因相信是吉寶提出的私有化獻議爲報業控股股東提供了保障,以相等于每股賬面價值的公允價格退出報業控股的投資。相較之下,房地産發展商的股價往往比每股淨資産值低30%至40%。”
因此他認爲,吉寶提出的私有化獻議會取得成功。
分析師:
消除長期財務壓力
銀河—聯昌(CGS-CIMB)分析師殷嘉薇也表示,表決通過在她預期之內,因爲這消除了報業控股在更長期範圍內承受的財務壓力。
她認爲報業控股股東看好吉寶的收購獻議,收購價2.099元比報業控股的最後交易價格1.94元高出8%,爲股東提供了確定性。
銀河—聯昌分析師林秀琪指出,這項收購對吉寶也有利,將擴大集團的基金管理業務。
報業控股預計在10月到11月間,再次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讓股東針對吉寶的收購計劃進行投票。這是一項協議安排(scheme of arrangement),須獲持有至少75%股權的投票股東支持。
與此同時,吉寶企業股東也須投票決議收購獻議,門檻是獲得超過50%的股東支持。淡馬錫控股是吉寶企業的大股東,持股約21%。
報業控股昨天開市前要求暫停交易,下周一將恢複交易。吉寶企業昨天上漲8分或1.55%,報5.23元。
特別股東大會問與答
新加坡報業控股在特別股東大會前,發布針對股東提問的一系列回應,集團董事長李文獻醫生和執行總裁伍逸松在昨天的特大回答了股東在線上提出的超過15個問題。《聯合早報》整理以下幾道主要的問題和答複。
·爲何報業控股向擔保有限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簡稱CLG)提供資金?爲什麽小股東要承擔媒體業務重組的成本?爲什麽政府不承擔媒體重組的成本?
答:媒體業務在短期內預計繼續虧損,尤其是在不削減成本的情況下,但削減成本會影響媒體業務保持高質量素質的能力。
重組媒體業務意味著集團承擔一次過的成本後,未來不必爲媒體業務提供資金。
政府願意爲CLG提供資金,但集團需要爲CLG提供初始資本,相當于幾年的預期虧損。換言之,股東蒙受一次過成本,之後不再被媒體業務虧損拖累。
要政府承擔重組成本,即意味著要納稅人承擔,納稅人會問,爲什麽要救助報業控股的股東?
由于《報章與印刷館法》的規定,報業控股在過去37年內在紙媒廣告領域處于幾乎壟斷的地位,股東在這些年獲得了巨大的回報收益。因此當市場轉變時,受益的股東要作出一點點貢獻,並非不合理。
雖然這一次過的貢獻是痛苦的,但在長期內,抵消了所需承受的媒體業務虧損。
對于這樣一個重要的公共機構,讓它能繼續爲新加坡人服務並提供公共利益,這是合理的。
·爲何不脫售甚至關閉媒體業務?
答:董事會對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要負責,這包括股東、讀者、客戶以及媒體業務員工。
因此董事會不能草率行事,必須平衡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和需求。
媒體業務扮演重要角色,是新加坡人和國際讀者可信賴的高質量新聞和信息來源。在新加坡的多元種族社會,媒體業務以淺白的方式提供新聞和資訊,爲多元化種族社群服務,也保持了新加坡的媒體多元化。
尤其在冠病大流行期間,疫情措施的溝通和公共教育非常重要。考慮到媒體業務提供了公共利益,在提供高質量新聞和信息扮演重要角色,關閉業務不是一個選項。
此外,媒體業務的出售、關閉以及關閉任何報章,都要獲得監管當局的批准。事實上,關于媒體業務的所有選項都要獲得監管當局批准,當局支持了重組選項。關閉媒體業務也會蒙受巨大的財務成本。
·爲什麽選擇在冠病疫情最糟時剝離媒體業務?管理層難道不該等到冠病疫情數年後結束才考慮?
答:媒體業務的潛在虧損預計持續,紙媒營收一直呈下滑趨勢,這預計不會在疫情過後轉變。數碼廣告營收的增長無法彌補紙媒廣告營收的下滑。
管理層采取了大量的成本控制措施,要在維持新聞質量的同時進一步削減成本的空間很小。因此,媒體業務的虧損預計會持續並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