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風馬經幡——風中的禱文(圖片來源:資料圖)
經幡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來到藏區會看到很多花花綠綠的布條,那就是經幡也叫風馬旗。風馬,藏語稱爲“隆達”,“隆”意爲風,“達”意爲馬。風馬旗亦稱爲“風馬經”。“風馬”的確切意思是:“風是傳播、運送印在經幡上的經文遠行的工具和手段,是傳播運送經文的一種無形的馬,馬即是風。”
印有經文的“風馬”經幡,據說最早出現于噶舉教派寺院的旗繩上。藏傳佛教主張信徒循環往複地誦念經文,特別是六字箴言(即觀音神咒“嗡、嘛、呢、叭、咪、哞”),因爲這六個字被認爲是一切經典的根源,只要反複誦念,便可以積累功德,功德圓滿時就能夠得到解脫。當印有六字箴言的“風馬”經幡被風吹起時,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仿佛在誦念經文,所以無論寺廟還是村寨,都會在空地上插立高達數米的經幡柱,將“風馬”經幡高高懸挂于風口。其中最大、最著名的當數聳立于神山“岡仁波齊”峰色雄灘上的經幡柱,它高達24米,頂端纏有五顔六色的風馬。每年的藏曆四月十五日,都會舉行傳統的更換經幡儀式,屆時,無數僧衆前往觀禮。當破舊褪色的經幡被取下來時,迫不及待的人們會一擁而上爭相搶奪,因爲藏族人相信,挂了一年的舊經幡可以消災去禍。
關于經幡,有著很多種美麗的傳說。最常聽到的有兩種,一種是:當年佛祖坐在菩提樹下,手持經卷閉目思索時,一陣大風刮來,吹走了佛祖手中的經書。它們在風力的作用下,碎成了千萬片,被風兒帶到世界各地,帶到了那些正在遭受苦難的勞苦大衆手中。凡是得到佛祖經書碎片的人都得到了幸福。人們爲了感謝佛祖的恩賜,便用彩布制成三角形,上面印上經文和佛祖的像,把它挂在風吹得著的地方,以求消災祈福,祈求平安。另一種是:一個藏族僧人在印度取得真經,回來的路上過河時把經書弄濕了,他把經書全攤開涼曬,自己坐在一棵大樹下打坐入定。突然間,天地響起法鑼、法號,陣陣梵音回蕩,微風拂面,天宇盤旋。僧人感覺渾身通泰,大徹大悟。他微微睜開眼睛,原來一陣風起,刮得經書滿天滿地滿河面。據說人們爲了紀念這個僧人的頓悟和頌揚佛經,就把經書印在布上,直接挂于天地之間。是那些飄揚在風中的彩旗天長日久便成了如今祈禱用的經幡。以此來表達他們對上天的虔誠和敬意。
經幡大部分采用綢布做成,顔色有藍、白、紅、黃、綠色等,其顔色都有固定的含意。一般認爲藍幡是天空的象征,白幡是的象征,紅幡是火焰的象征,綠幡是綠水的象征,黃幡是土地的象征。這樣一來,也固定了經幡從上到下的排列順序,如同藍天在上、黃土在下的大自然千古不變一樣,各色經幡的排列順序也不能改變。
藏民族的曆史悠久,民風民俗浩如大海,作爲滄海一粟的經幡現象,既有久遠的曆史,又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經幡是藏民內心信仰世界的實錄,它寄托了藏民們對未來世界的憧憬和對命運的祈求。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于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