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人簡介
Rohit Sahgal
經濟學人智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全球健康亞洲區負責人,醫療咨詢公司Sovereign Health創始人,曾在奧美健康(Ogilvy Health)和麥肯健康(McCann Health)兩家公司任職,從事醫療保健行業長達24年,引領無數全球醫療健康活動。今年,Rohit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KYSPP)獲得了公共管理碩士學位,在校期間曾擔任班長。
Q&A
Q 請您介紹下自己和您目前從事的行業。
Rohit Sahgal:我在很多公司和機構裏工作過,比如像蘭素史克(GSK)、佩萊格林制藥(Avid)、輝瑞(Pfizer)這類的制藥企業,還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等。除此之外,我還曾在南非工作,之後就一直供職于麥肯和奧美。我在奧美任職時擔任亞太區綜合健康實踐部門主管,在那裏工作了十年之久,隨後又進入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工作。
幾年前,我決定繼續深造,前往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KYSPP)攻讀公共管理碩士學位。之後創辦了自己的咨詢公司做研究,現在我在《經濟學人》擔任亞洲全球健康負責人。雖然這個頭銜聽起來壓力很大,但我很慶幸能同時做自己喜歡的事——諸如深入調查,采訪各色各樣的人物,將權威機構和個人的意見進行彙總。
Q 麥肯和奧美主要做的是醫療市場營銷和咨詢,但《經濟學人》偏重研究和分析,是什麽原因讓您決定跨行?
Rohit Sahgal:今年二月份我將滿50歲,在這之前我一直都很喜歡寫作,我想深入了解人們的所思所想。偶然有一次,世界衛生組織在我們這裏進行大規模宣傳,我才發現原來溝通和交流可以幫助那些底層人民和弱勢群體。
世衛組織的活動結束後,我參與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小兒麻痹症疫苗接種計劃,後來又到雀巢這樣的公司工作,還去馬來西亞研究起伊斯蘭教飲食文化。
快50歲時,我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在那之前要在政策制定領域做出些成績,所以我前往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學習新的知識,老實說,在學院的學習經曆真的不虛此行,重返校園讓我有機會從原則上思考而並非一味的從商業的角度考慮。
Q 數據收集的方式怎樣受到科技的影響?這是否又會改變您制定醫保政策的方式?
Rohit Sahgal:這兩者相互關聯但又有很大區別。在一些亞洲國家,醫療機構的數據迥然不同,因爲他們彼此之間對非傳染性疾病的處理方式和政策制定都不相同,所以信息都是零散的,很難獲取。
如果所有醫院的病患信息都不同步,病人就仿佛是一座孤島。比如說,我要是生病了去醫院,我的病例就只能在這家醫院看到,去別的醫院就得重新挂號。所以我認爲只有將病人的電子病例保存在一個公共平台上才能解決這一難題,這種方式也能提高新加坡區域內人們對醫療數據的信任度,推動醫療保健行業的發展。
新冠疫情給世界造成破壞的同時,另一方面卻推動了科技的發展,這期間醫院不能對病人面對面問診,也無法知道病人的行蹤,如果建立一個更全面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讓政府也參與進來,利用高科技進行數據收集的前景便會一片光明。
Q 您提到新加坡的醫院之間不會共享患者信息,那麽究竟是誰在帶頭推進信息共享呢?
Rohit Sahgal:我認爲政府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經在推動這項工作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也在爲此而努力。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便是其中一分子,除此之外保險機構也發揮了很大作用,比如我們推出的終身健保(MediShield),保健儲蓄賬戶(MediSave)和其他保險項目。
在我看來,政府,個人,保險公司和醫院都應參與進來,創造一個有利的就醫環境。
Q 你們在與行業領導、政府和監管部門之間合作時有什麽不同之處?
Rohit Sahgal:在某些方面,監管部門和政府可以說是同路人,但政府內部又細分了很多部門。一個簡單的醫保問題不僅和衛生部有關,還會涉及到交通部、財政部等,要讓這些部門坐在一起討論就必須弄清政府和監管部門合作的方式。
要和私企合作其實不太容易,因爲他們都注重自身利益,有時候他們確實能研發出更新、更好、甚至更快的治療方式,但費用也會很隨之提高,所以監管部門、政府和其他部門必須對其進行監管,以國民優先,讓他們在看病上付得起錢。
Q 政府和行業領導者在遇到難題時,會考慮什麽因素?出于何種理由?
Rohit Sahgal:首先我們會考慮費用問題,其次要優先考慮這麽做或某種疾病有可能帶來的風險,所以我們會對其進行大量的評估和研究。就像最近的新冠疫情,如果我們不治療那些感染的外籍工人,就可能讓整個城市的人遭殃。
醫護人員也是一個要考慮的重要因素。要想做手術,就需要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娴熟的醫生。
保險公司將風險轉嫁給消費者、醫院和醫療機構,最後來買單的往往是我們自己或政府。政府承擔能力有限,我們的保險也不能覆蓋所有方面,所以我們還要考慮如何讓各個機構進行合作。
最後,我們還要考慮到新加坡的國情,怎麽做才能促進經濟發展,避免爲國家增加負擔。像日本這種國家,現在看起來經濟發展得很好,但是他們在應對老齡化問題上的花費就占了國內生産總值的16-18%,因此必須警惕這些問題。
Q 之前您提到政府應該平衡好保險公司、公民和醫院之間的關系,所以您對目前綜合健保計劃(Integrated Shield Plans)出現的爭議有什麽看法嗎?你認爲新加坡會成爲一個福利國家?
Rohit Sahgal:實際上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我知道像法國這樣的國家看病不花錢,但其實這樣也有弊端,這會打擊公民工作的積極性,因爲他們不工作就可以享受津貼,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都不想工作。
其實新加坡在一些公共服務上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去其他國家旅遊和生活的時候,發現很多地區都沒有醫保,更不要說什麽安全保障了。
現在的保險和醫療機構之間仍然存在一些差距,我認爲現在還沒有什麽萬全之策可以兼顧所有人,要想從根本上讓民衆不再對治病愁眉苦臉,是一件及其複雜的事情。
Q 您的教育經曆對職業發展有什麽幫助嗎?
Rohit Sahgal:我在學校的時候成績不是最拔尖的,我更喜歡有創造性的東西,比如寫作。工作後我學到了學校裏沒有的知識,所以我覺得我做過的工作成就了我的教育。
任何東西都不能阻擋我們進步。SkillsFuture項目鼓勵年長者重返校園,入學的學員都有補貼,學院的學員還能享受一年的帶薪休假,讓他們學習更多技能,提高就業力。新加坡給與個人提升的機會,避免他們坐吃山空,過度依賴政府,這讓我覺得很了不起。
學無止境,一個人的工作和職業能塑造一個人。但有一點我想提醒各位:永遠不要過度追求什麽頭銜,因爲你的人生你做主,不要因爲別人說了什麽,如何評價你的工作而刻意度過屬于自己的人生。
Q 您在生活或工作上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麽?
Rohit Sahgal:我曾面臨無數重要抉擇,部分的原因是我的職業性質與科學類的工作不同,我的職業沒有框定的發展方向。面臨抉擇的時候,我一直有失敗恐懼症,也非常不確定自己做的的抉擇是否正確,可否擴展。也正因此我做的都是短期的決定,在我前期的工作生涯頻繁的跳槽。
對我來說,找到一份極度熱愛的工作是最難的,但在南非爲麥肯工作時,我找了到那種熱愛的感覺,即便我後來去了薪水更高的公司,也沒能再感覺到那份愉悅。
那之後我選擇了另一份提供更高薪的工作去了上海。雖然我很喜歡上海,但它和我在南非的工作經曆尤其是有可能朝南非的公共衛生領域發展有天壤之別。我一直在思考,如果11年前我拒絕了上海這份工作,現在又會變成什麽樣子。
Q 對于想要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需要具備哪些重要的技能?
Rohit Sahgal:我認爲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技能是洞察力。比起處理數據,能通過數據發現趨勢和深挖出觀點更爲重要。那些優秀的分析師之所以優秀,是因爲他們的洞察力,從課題發現趨勢,再利用數據支撐論點。因此我們應該自我提升成爲見解提供者而非僅僅提供數據。
我年輕時下筆之前都要做基礎研究,還會親自體驗一下。但是現在大多數人都不會這樣了,他們的消息全都來源于二手資料,數據全部在筆記本上找,雖然他們能理解這些數據的含義,卻不會明白這些數據背後的價值。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掌握敘事技巧,所以年輕人一定要培養自己閱讀的習慣,多留意句子的構造。
Q 您對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麽人生建議?
Rohit Sahgal:現在的年輕人對前途充滿擔憂,我兒子也是這樣,但我想說他們的人生同樣充滿著機遇,抓住這些機遇就可以改變人生,這些都是老一輩人可望不可及的。過去行業內的專家就是權威,但如今高技術已經顛覆了大多數行業,很多人和年輕人一樣要從零開始,所以對他們來說,萬物皆可期待。
文章來源:LKYSPP
作者:Gracia Chua, Maple Ee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來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