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發局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非石油國內出口增長12.1%,不但高于2020年的4.3%,也超過官方預測的9.5%至10%,是2010年以來最大的漲幅。
我國出口開年表現強勁,1月份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上揚17.6%,延續去年全年增長12.1%的漲勢。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非石油國內出口增長12.1%,不但高于2020年的4.3%,也超過官方預測的9.5%至10%,是2010年以來最大的漲幅。
不過,盡管開年和去年貿易表現亮眼,但今年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預測下調,企發局維持對商品貿易總額和非石油國內出口的展望,今年全年的預測範圍依舊在零至2%。
1月份非石油國內出口增長優于彭博社調查早前預測的12.4%,但低于去年12月的18.4%。
電子出口和非電子出口雙雙上揚,分別同比增長14%和18.6%。非電子出口是非石油國內出口增長最主要的動力,由船只和船舶結構、特殊機械,以及石油化學的出口擴張帶動。
電子出口方面,集成電路、個人電腦和磁盤媒體産品出口更多,推動這個領域在1月份增長。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蔡學敏和李主禮指出,盡管供應鏈中斷引發擔憂,但非石油國內出口開年表現堅挺,顯示這個領域具韌性。
他們說:“我們維持非石油國內出口今年的增長預測,預料上揚4%至6%,高于企發局預期的零至2%。在晶片和相關設備以及石油化學需求持續,還有出口價格提高的推動下,我們認爲電子業和非電子業將繼續取得良好增長,但增速可能放緩。”
企發局昨天也發表2021年貿易表現評估,商品貿易總額去年上揚19.7%,扭轉2020年下跌5.2%的情況。
對10大市場出口都上揚
整體上,我國到10大市場的非石油國內出口都上揚,到中國大陸、台灣和韓國的出口去年領漲,到美國、日本和歐盟27國的出口則下滑。
當局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了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早前的4.9%減至4.4%。
我國大部分主要貿易夥伴如中國、美國、歐元區和亞細安五國的增長預測都下調,主要是奧密克戎變種毒株傳播促使各經濟體再度實施行動限制,預料給這些國家今年初的增長帶來沖擊。
此外,全球供應瓶頸預計持續,直到今年後期才緩解,也促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全球貿易量增長預測,從6.7%減至6%。
另一方面,雖然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期今年的油價平均達到每桶83美元,高于去年的每桶71美元,但全球對石油的需求和供應仍充滿不確定性,可能影響預測。
基于以上考量,企發局維持今年的貿易展望。
大華銀行經濟師顔聖充認爲,電子業和非電子業的出口需求在1月持續增長,意味著出口環境在冠病疫情風險未散之際仍顯得樂觀。
他指出,我國冠病疫苗接種率高,這有助于在冠病轉爲地方性流行病後,繼續推動複蘇。但與此同時,考慮到去年的比較基礎較高,以及可能出現新的冠病感染浪潮,大華銀行維持增長預測,今年非石油國內出口預料上揚2%。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較爲樂觀,她看好今年非石油國內出口增長超越官方預測。她指出,假設全球複蘇步伐不變、主要中央銀行在收緊貨幣政策上不過度激進、中國增長放緩受到控制,以及新的冠病變種毒株不拖累複蘇,電子業和非電子業的需求有望持續,非石油國內出口全年可能上漲4%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