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華語受訪時說:“大家可以預見,綠色發展會是一個重要話題,氣候行動是我們必須做的。而且一定要在這10年內,不是等到2050年氣候變化造成許多嚴重後果時,才來亡羊補牢。”
政府今年陸續宣布一系列減排措施,包括2024年起逐步調漲高碳排企業的碳稅,以及明年中大型超市開始收取購物袋費,這些措施都將導致人們的生活開銷上升。就此,傅海燕說,轉型的過程須要各方做出調整,包括成本方面會有些影響,但是政府會盡量通過一些惠民政策來減緩沖擊。相關的援助配套尚未公布,她請大家耐心等待。
未來10年是推動氣候行動的“黃金時期”,若坐視不理,待氣候變化造成難以彌補的嚴重後果就爲時已晚。氣候轉變的現象未必是大家天天都看得見的,卻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衣食住行,包括導致糧産下降。
傅海燕指出,氣候變化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例如天氣越來越炎熱。氣候變化也會影響糧食産量,像是去年中國河南洪災,就淹沒了萬畝農田,供應減少,價格就波動。
將推出援助配套減緩沖擊
對許多人而言,氣候變化是一個龐大且遙遠的課題,認爲應該由政府或大企業負責解決,並非他們急需關心的問題。
近年來,氣候變化提上了全球的重要議程,我國也承諾要加速減排,宣布提前在本世紀中葉達成淨零碳排放目標。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上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就重點談論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急迫性,以及與民生的關系,並形容未來10年是氣候行動的“黃金時期”。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若各國繼續使用化石燃料和快速發展非綠色科技,全球氣溫將在2030年前,突破1.5攝氏度的增幅門檻。這會帶來更頻繁的極端天氣,造成人命傷亡、物種消失和影響糧食生産等。
她也提到,如果希望避免額外的生活成本,人們可以嘗試調整生活方式。例如不願意付購物袋費,可以帶環保袋出門;碳稅導致電費上升,與其用烘幹機,不如把衣服拿到太陽底下去曬等。“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領袖、每一個決策者都要有所改變。如果人人都說我不願意改變,那後果就不堪設想。”
對于我國確切會在哪一年達到淨零排放,傅海燕說,政府會與社會各階層討論後再做宣布,但會是在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簡稱COP27)舉行之前。COP27已定在今年11月7日至18日,于埃及舉行。
公衆未必能在日常生活裏天天看見氣候變化現象,不過傅海燕提醒,它卻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例如天氣越來越炎熱,在戶外工作的人就更加辛苦。氣候變化也會影響糧食産量,像是去年中國河南洪災,就淹沒了萬畝農田,供應減少,價格就會出現波動。
針對這普遍的心態,傅海燕認爲這是不正確的,身爲消費者,人們應該知道無論是買一雙鞋子、一副眼鏡、一件衣服或是食物,它們的生産過程都會排放二氧化碳,所以氣候行動應該是“由我開始,由現在開始”。“我們希望各位能意識到,每個人在這個氣候的改變都有他的責任,也都有能力影響氣候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