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非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
秦非子(不詳―公元前858年),嬴姓,趙氏,名非子,號秦嬴,伯益之後,商朝重臣惡來五世孫,周朝諸侯國秦國開國君主,約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爲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繼任君位。
秦侯,在位時間:公元前857年―前848年
秦侯,嬴姓趙氏,其名失傳,秦非子之子,秦國第二位國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公伯,在位時間:公元前847年—前845年
秦公伯(不詳-前845年),西周時期秦國君主。秦侯之子。僅在位三年,史書上很少關于秦公伯的記載,大略知道他是秦侯與秦非子之後,其子爲秦仲。
秦仲,在位時間:公元前844年—前822年
秦仲(不詳―公元前822年),嬴姓,趙氏,名不詳,秦公伯之子,西周時期諸侯國秦國國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爲大夫,令其率軍進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與西戎交戰中,戰敗陣亡。秦仲死後,由其長子秦莊公即位。
秦莊公,在位時間: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
秦莊公(不詳―公元前778年),嬴姓,趙氏,名其(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爲嬴姓,卻不叫嬴其),秦仲長子,西周時期諸侯國秦國國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殺,太子其即位,是爲秦莊公。
秦襄公,在位時間: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
秦襄公(不詳—公元前766年),嬴姓,趙氏,名開,秦莊公次子,是春秋時期秦國被正式列爲諸侯的第一任國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莊公去世,秦襄公即位。當時秦國力弱,狄戎爲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將其妹缪嬴嫁給戎人豐王爲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遷都汧邑(今陝西隴縣),向東進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送,以功封諸侯。東遷後,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爲西周的諸侯國,爲日後秦國強大打下基礎。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戰爭中陣亡,葬于故地西垂(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其子秦文公繼位。
秦文公,在位時間: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
秦文公(不詳―公元前716年),嬴姓,趙氏,名不詳,秦襄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
秦文公在位時期,設史官以紀事;擊敗西戎,收編周朝遺民,擴地至岐(今陝西省寶雞市東)以西;制定罪誅三族的刑法。當時秦人已完全定居、從事農業。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號文公,葬于西山(在今陝西省寶雞市)。秦文公死後,其孫秦甯公(秦憲公)繼位。
秦靖公(不詳―公元前718年),又稱秦靜公,《史記·秦本纪》作秦竫公,嬴姓赵氏,名已失传。春秋时期秦国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
秦憲公,在位時間: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
秦憲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嬴姓,趙氏,名立,秦文公之孫,秦靜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憲公因其父秦靜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爲繼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憲公繼位,居于西新邑,後遷居平陽。公元前713年,派兵奪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蕩社(一作湯杜)。公元前708年,俘虜芮國國君芮伯萬。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滅西戎小國蕩氏。同年,秦憲公去世,終年二十一歲,葬于西山大麓(今陝西省寶雞市北陵園)。
秦出子,在位時間: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
秦出子(前708年―前698年),嬴姓,趙氏。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憲公的幼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共在位6年。
秦武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
秦武公(不詳―前678年),嬴姓,趙氏,名不詳,秦憲公(秦甯公)長子,母魯姬子,秦出子和秦德公的哥哥,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697年—前678年在位。
秦武公初立太子。秦憲公死後,弗忌等三庶長另立秦出子爲秦國國君。後秦出子被弗忌等殺,他才得以即位。誅弗忌等三族,集大權于王室。秦武公在位時,先後征服、並吞了綿諸、邶戎、冀戎、義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設縣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國勢力達到關中渭水流域。秦武公死後葬于平陽,首開活人殉葬制度之風,陪葬的人多達六十六人。傳位于同母弟秦德公。
秦德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
秦德公(公元前709年―公元前676年),嬴姓,趙氏,名不詳,秦憲公之子,秦武公弟,母魯姬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
秦德公即位後,發展生産,並將國都遷至今天的陝西省鳳翔縣,自此後數百年秦國穩定並以此爲都。此時,秦人祭祀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開始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今陝西境內的鄜縣祭祀天地。秦德公命人占蔔遷都雍城是否吉利,結果是後代子孫可以以此地爲依托向東發展,直至飲馬黃河。秦國遷都後,大臣梁伯、芮伯迫于壓力而前來朝見秦君。同年,秦國開始確定有三伏的節氣,用在城門殺狗的方法來祛除熱毒邪氣。秦德公在位兩年便去世,其長子秦宣公即位。秦國的各項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時期大體有了雛形,其國力也開始迅猛發展。這爲秦穆公時期秦國的興盛並進而與中原各國爭霸奠定堅實基礎。
秦宣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
秦宣公(不詳—前664年),秦國國君,秦德公之長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長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陽墓區(陝西省寶雞縣東陽平鎮)。有子九人,未立,傳位于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
秦成公(不詳―前660年),嬴姓,名載。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前663年― 前660年在位,《史記》載成公元年,梁、芮國兩個西周舊國的王來朝見。在位三年而卒。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繼位,是爲秦穆公。
秦穆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趙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在《史記》中被認定爲春秋五霸之一,還是缪氏祖宗。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裏奚、蹇叔、由余爲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芮兩國。扶持晉文公,實現秦晉聯盟。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後分別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戰(今河南三門峽東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戰(今陝西白水東北)中兩次被晉軍大敗,秦東進的路被晉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百裏奚、蹇叔、由余、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賢臣良將的輔佐。還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于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裏。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爲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爲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秦康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
秦康公(不詳—公元前609年),嬴姓,趙氏,名罃,秦穆公之子,母夫人穆姬是晉文公的姐妹,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康公送晉公子重耳回國,送到渭陽,作詩:“我送舅氏,曰到渭陽”,後人以渭陽喻甥舅關系。
秦共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4年
秦共公(不詳—前605年),漢族,嬴姓,《史記索隱》記載名貑,《左傳》名稻,秦康公之子,前608年即位,在位四年(《史記》誤作五年),前605年卒。《呂氏春秋》中所謂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秦桓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
秦桓公(不詳-公元前577年),漢族,嬴姓,名榮,秦共公之子。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魏犨有一嬖妾无子,武子刚病时,命其子魏颗将嬖妾嫁之。武子病危时又命魏颗将嬖妾殉葬。武子死后,魏颗嫁掉嬖妾,并说:“这是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吩咐。”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兩軍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惡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交手,突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俘,魏顆大勝。
秦景公,在位時間: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
秦景公(不詳―公元前537年),嬴姓,趙氏,秦桓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國長達39年,將秦國勢力不斷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號大墓公然采用天子葬儀,面積達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陝西鳳翔縣南指揮村被發現,是迄今爲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
秦哀公,在位時間: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
秦哀公,嬴姓,趙氏,名籍,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前 505年,吳國攻陷楚國國都,申包胥向秦國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動容道:“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 于是發兵救楚,擊敗了吳軍,吳王阖闾收兵回國。
秦夷公,未及即位就死了
秦夷公,中國春秋時代秦國人,秦哀公之子,嬴姓,名不詳,被立爲秦公爵位繼承人,未及即位就死了。
秦惠公,在位時間: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1年
秦惠公,秦夷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前500年-前491年在位。
秦悼公,在位時間: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77年
秦悼公(不詳-前477年),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惠公之子,在位15年,《史記·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
秦厲共公,在位時間: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
秦厲共公(不詳—前443年),嬴姓趙氏。名剌,《史記·秦本纪》作秦剌龚公,《史记正义》作秦利龚公,秦悼公之子。前476年-前443年在位。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厲共公十年(周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現哈雷彗星,明亮易見。前461年沿黃河修築防禦濠溝,以兵2萬伐西戎大荔(今陝西大荔朝邑一帶)。
秦躁公,在位時間: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9年
秦躁公(前499—前429),秦厲共公之子。公元前443年即位爲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民族義渠向秦發起大規模的進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軍擊退。次年,躁公卒,其弟從晉歸來即位,是爲懷公。
秦懷公,在位時間: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5年
秦懷公(前499年—前425年),嬴姓,趙氏,名封,秦厲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前428年—前425年在位。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長從晉國迎入,是爲懷公。當時國政被舊貴族所操縱,秦懷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長鼌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由于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懷公之孫爲君,是爲秦靈公
秦靈公,在位時間: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
秦靈公(不詳—前415年),又稱秦肅靈公,嬴姓,趙氏,未知其名,一說名肅。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懷公之孫。秦靈公逝世時,嫡子師隰(即其後的秦獻公)年幼,只有五歲。靈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奪位自立爲國君,即秦簡公。師隰被放逐到隴西河谷。
前422年,在吳陽(今陝西省寶雞市吳山)建上畤,祭祀黃帝;建下畤,祭祀炎帝。
秦簡公,在位時間: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
戰國時期秦國君主。秦簡公在政治、經濟上有一定改革,他允許官吏、百姓帶劍,打破了只有貴族才能帶劍的特權;實行按土地畝數征收租稅的政策,則是承認了“私田”的合法性,表明秦國開始向封建制度轉化。
秦出公,在位時間: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5年
秦出公(前388年—前385年),戰國初期秦國君主。秦惠公之子。《世本》作秦少主,《呂氏春秋》作秦小主,嬴姓趙氏。在位2年。史上又名出子,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時方二歲,由母親主持朝政,重用宦官與外戚,“群賢不說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長嬴改發動政變,殺出子及其母,迎靈公太子公子贏連回國。自秦厲共公(前477—前443年在位)之後,到秦出公在位時,大臣專權,數易君主,國政不穩,秦國日衰。
秦獻公,在位時間: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
秦獻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獻公,《越絕書》作秦元王。嬴姓趙氏。《史記索隱》記載名師隰(xí),《呂氏春秋》記載公子連。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84-前362年在位),秦靈公之子,在位23年。
秦獻公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複河西(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失地的戰爭。他爲了終止秦國繼續淪落的腳步,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爲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是秦國實現再度崛起的奠基人。
秦孝公,在位時間: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絕書》作秦平王,嬴姓趙氏。《史記索隱》記載名渠梁。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獻公之子,在位24年,谥號爲孝。
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鹹陽(今陝西鹹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産。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爲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秦惠文王,在位時間: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爲更元元年,成爲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爲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秦武王,在位時間: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秦氏,名蕩,亦稱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記》),秦惠文王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體壯,勇武好戰,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贲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時與烏獲、孟贲比賽舉鼎,結果兩目出血,折斷胫骨。當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周赧王聞報大驚,親往哭吊。
秦昭襄王,在位時間: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早年在燕國做人質。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爲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後當權,外戚魏冉爲宰相,史稱“王少,宣太後自治事,任魏冉爲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爲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聽從魏國人範雎的話,奪了宣太後、魏冉等人的權,拜範雎爲宰相,改爲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手下文有範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公元前256年又滅亡西周國(此西周不是作爲朝代的“西周”,而是戰國末期的西周公國),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終年有75歲。
秦孝文王,在位時間:正式在位僅3天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嬴姓,趙氏,名柱(一作式),亦稱安國君,秦昭襄王次子,戰國時期秦國君主。正式在位僅3天。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優待宗族親屬,拆除王家園囿。秦孝文王于前250年11月12日行改元繼位之禮,三日後爲其父除喪期間去世,葬于壽陵(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其子秦莊襄王繼位。
秦莊襄王,在位時間:公元前250年—公元前247年
秦莊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稱秦莊王,嬴姓,趙氏,本名異人,後改名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嬴柱之子,秦始皇嬴政之父,戰國末期秦國國君。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爲秦國國君。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追封秦莊襄王爲太上皇。
秦始皇,在位時間: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于趙國都城邯鄲,十三歲繼承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裏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爲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曆史産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譽爲“千古一帝”。
秦二世胡亥,在位時間: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台,秘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並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于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複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于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
秦三世子嬰,在位時間:在位46天
嬴子嬰(不詳―公元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嬰或嬰,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在位46天。初稱皇帝,後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爲秦王。五天後,子嬰誅殺趙高。同年十月,劉邦率兵入關,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
一個多月後,項羽率軍進入鹹陽,屠城縱火,殺害子嬰。